一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7.1古人计数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7.1古人计数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03 13: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古人计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初步认识“十位”“个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经历,体会数的形成和发展的简洁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认识 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确定依据:教学目标
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确定依据:数位的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充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动手实践、交流讨论
教具、学具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前补充及调整
一、复习旧知, 引出新知
二、情境引入,展现认知
三、开放练习,提高认识
四、畅谈收获,总结本课
1.教师问:“11-20都有哪些数?”
2.出示生活中见到这些数的图片。
1.给学生讲解古人计数的方法。(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石子计数)
2.动画演示,让学生利用小棒一一对应地摆一摆。
(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3.摆完提问“牧羊人养了多少只羊呢?”
4.把11划分为10 和1,数小棒,出示课件,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5.“你能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捆小棒。
6.让学生练习摆小棒体会数的组成。
①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②1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③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7.出示计数器,“你能在计数器上把10表示出来吗?”教师介绍计数器。(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8.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并再次体会数的组成。
9.做一做,说一说。让学生经历19到20的过度,体会够十个就要捆成一捆。
做书上75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做书上75页练一练的第二题。
出示拓展题“用2颗珠子,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什么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
学生一边看课件的图片演示一边听老师讲解。
学生看动画摆小棒。
学生回答
学生跟随课件一根一根数小棒
学生捆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
学生摆小棒并回答问题,体会数的组成
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10。
学生练习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学生谈收获
课后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1-20各数的认识

1个十,1个一,是11。
10 + 1 = 11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重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把经验作为上课的起点。引入了数学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整节课突出了小棒、计数器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技能。上完本节课后,教学目标己经达成,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然而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应再适当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体会。
19-20的过度可以直接在计数器上完成。
最后学生谈完收获后,教师应该总结全课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还应再加强对学生的评价,以此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