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
穆
旦
我
看
新知导入
人们常说,触景生情。春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的,是充满生机的,能让人产生愉悦之情。然而,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看来,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穆旦的诗歌《我看》,了解一下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吧?
学习目标
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品味诗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难点)
理解诗人对生命的讴歌,感受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重点)
走近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省海宁市,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资料补充
字
音
字
形
检查预习
丰润(
)
沉醉(
)
凝望(
)
忧戚(
)
枉然(
)
勃发(
)
飘逸(
)
漫游(
)
流盼(
)
摇曳(
)
rùn
nínɡ
qī
wǎnɡ
chén
bó
yì
màn
pàn
yè
词
语
释
义
检查预习
丰润:
忧戚:
枉然:
飘逸:
流盼:
摇曳:
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伤烦恼。戚,悲伤。
白白地。
漂浮、飘散。
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荡,晃动。
整体感知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938年6月
梳
理
层
次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
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研读课文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地比作“绿潮”,生动形象地写出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在诗人的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表现出来。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运用反复、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祈使句突出强调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时的兴奋和惊喜之情,急切地表达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主
旨
归
纳
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写作特色
1.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洋溢着青春气息。
用“我看”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②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
,“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板书设计
我
看
春风春草
飞鸟流云
生命的勃发
静流的飘逸
生命的飞奔
与自然合流
所看
所思
热爱自然
合而为一
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全诗。
2.课下阅读穆旦其它的诗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穆旦诗歌代表作品阅读及赏析
1.春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一九四二年二月
【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为"春",却"截然不同于千百首一般伤春咏怀之类的作品。它要强烈得多,真实得多,同时形式上又是那样完整"(《穆旦:由来与归宿》)。其中没有陈旧的"风花雪月"的意象,也没有浪漫而模糊的意境,有的是诗人敏锐的直觉,这种直觉铸进了复杂玄奥的思辨理性。春苹蓬勃摇荡,被诗人幻化为绿色的火焰,这不仅是形似,更主要的是春草顽强的生命力与火焰的野性有着内在精神上的联系。春天万物苏醒,一切都汹涌着难以抑制的激情,春草被注入了诗人的激情,它的摇曳就成为一种渴求。一种原欲的喷薄,它是在呼唤花朵。花朵也是强悍的,受着春的召唤,它"反抗着土地",露出自己的芽苞和蓓蕾,像一只只冲动的喇叭。"反抗"二字,准确而深刻地展开了春天的性质,它使我们联想到更广远的东西,冬天土地的寒冷僵硬、花朵在黑泥巴中不屈的抗争……这样,绿草是野火冲腾,花朵是反抗者,一个充满生机和竞争的春天就被诗人表现出来了。草和花不是现象,而是精神,是本质;是诗人穿透表面秩序看到隐蔽秩序的精神能力的体现,有着深层的理性特征。在第一节的末尾,使用了"欲望"这一富有生命意味的词来总结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图像,把第二节的大部分笔墨用来写生命的压抑。
第二节诗人从春天巧妙地过渡到青春,又以许多感性形象来比喻青春的渴望和焦虑、幸福与痛苦。二十岁的灵与肉,在这充满欲望和创造活力的春天,更加躁动不安。那"永远的谜"就是生命内部的冲突,青年人为它所"蛊惑",他们要宣泄要创造,因为他们的生命也燃着"绿色的火焰",开着反抗的花朵。但人的生命意志并不能如自然那般恣肆,他还被"禁闭"着,像一只泥土做成的鸟,那歌声那翅膀是无望的。徒有冲动,"却无处归依",他们被春天"点燃",但只能"卷曲又卷曲"。这里,自然的春和人类的青春构成反差,人受到压抑,他在内部激烈地斗争着,积累着打破压抑的内在力量。这是20世纪40年代初,有理想有气节的青年知识分子普遍感受到的一种心态。他们有欲望,但无处施展:有力量,又"无处归依",就这样置身于彷徨、苦闷而又坚韧不屈的氛围中。但诗人意识到,"春"是一种必然,创造和反抗是一种必然,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昭示人们;
"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这首诗,以自然充分释放的力来对比人被压抑的力,最后得出的结论却并不悲观。
这首诗中,有三组不同色调的词语,其一是强烈而动感的:火焰、摇曳、渴求、拥抱、反抗、伸、推、点燃;其二是静态的:绿色、土地、看、归依,这既是草与花朵的对立,春天内在的对立,也是"醒"与"蛊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窗子"是一种媒介,它分隔又联系了"欲望"与"看",从而带来第三组体现着张力共存的词语:紧闹、卷曲、组合。这三组词汇相互交织,组构了诗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诗歌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紧凑而充满张力的语言,以及饱满的节奏和集中的意象。
2.理
想
穆旦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
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
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
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
而无主人,它紧紧闭着门窗,
生活的四壁堆积着灰尘,
外面在叩门,里面寂无音响。
那么打开吧,生命在呼喊:
让一个精灵从邪恶的远方,
侵入他的心,把他折磨够,
因为他在地面看见了天堂。
理想是个迷宫,按照它的逻辑,
你越走越达不到目的地。
呵,理想,多么美好的感情,
但等它流到现实底冰窟中,
你看到的就是北方的荒原,
使你丰富的心倾家荡产。
“我是一个最合理的设想,
我立足在坚实的土壤上,”
但现实是一片阴险的流沙,
只有泥污的脚才能通过它。
“我给人指出崇高的道路,
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
别管有多少人为她献身,
我们的智慧终于来自疑问。
毫无疑问吗?那就跟着她走,
像追鬼火不知扑到哪一头。
1976年4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