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哪里?第3课古代印度自主学习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指今天的__________。
2、河流:__________
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_______年左右南亚次大陆印度河15004、鼎盛时期:_____________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统一。首都是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森严的等级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__”。孔雀王朝华氏城种姓制度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______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___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_______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_______,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______。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知识点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7、时间:____________
创始人:_________
8、教义:提出___________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传到中国______,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新疆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
明有哪些?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恒河印度河土壤肥沃温暖湿润雨量丰富流量丰富 定期泛滥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合作探究古代印度1、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哈拉巴摩亨佐·达罗公元前6世纪起
逐渐统一摩揭陀国
阿育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雅利安人是说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
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
2、古代印度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1)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2)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3)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P11婆罗门
嘴手腿脚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雅利安人在统治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探究二 种姓制度梵 天最高等级第三等级第二等级第四等级祭司、贵族国王、武士、官吏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被征服居民构成 掌握祭祀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贱民——“不可接触者”受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的特点1、种姓界限森严;2、种姓职业世袭;3、种姓实行内婚。种姓制度的影响严重地阻碍
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如何评价种姓制度目的:
实质:
影响: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产生背景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探究三 佛教的创立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背景、时间、创始人。释迦牟尼(梵文:?ākyamuni;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本为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19岁多次出游,看到人间各种不同的痛苦,而且无论是谁,无论贫富,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最终命运。释迦牟尼始终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任何瞬间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 29岁,放弃太子身份和王宫的安逸生活,离家寻道,经过6年的艰苦修行,仍无法找到解脱之道,放弃苦行。 35岁,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以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供佛方法很多但是根据自古传承,供佛不需要任何供品,只要做善事、行善事,就是最大的供佛。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宣布佛教为国教。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对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的理解
佛教中宣扬的“众生平等”思想,只存在于虚幻的世界中,它是为迎合阶级社会中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存在的。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是不会给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众生平等”的。所以,它只是用来安慰人民的“麻醉剂”。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仰光寺印度中亚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发源地:印度河、恒河流域
建立国家:约公元前2500年出现文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建立奴隶制国家
鼎盛:孔雀王朝
社会制度: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一、古代印度板书背景: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教义:
外传佛教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因果报应”“忍耐服从”时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传播方向:向北、南两条路线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佛教1.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课堂练习B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D 课堂练习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A 课堂练习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
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D 课堂练习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B 课堂练习6、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课堂练习A 7、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C 课堂练习A 8.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9.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C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