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课外班课件-12斗鸡-全国通用(13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美术课外班课件-12斗鸡-全国通用(13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9-02 07:3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斗 鸡
主讲教师:
引导:
斗鸡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到了唐朝时,开始盛行。斗鸡是以善打善斗而著称的珍禽,又称为打鸡、咬鸡、军鸡。斗鸡体型高大魁梧,体质健壮,体躯长,有点像鸵鸟的身体形态。斗鸡时会将把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它们就会激烈地互相啄咬起来,直到有一只公鸡败下阵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在画纸上表现一下这激烈的斗鸡场面吧。
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3-6岁
教学材料:卡纸、油画棒、墨汁、水粉笔、围裙
教学目的:
1)通过老师讲述与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斗鸡这一活动的趣味性,观察斗鸡时鸡的形态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练习学生对于线条的组织和排列,以及长短线条的疏密运用,提高学生的线条组织能力。
3)感受线的密集排列与面的搭配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短线的重复排列带来的视觉美感,并重点对斗鸡时羽毛的动态进行刻画。
2)初步了解线多成面的概念,练习线条的疏密运用。
3)尝试用水墨衬托油彩,突出主体。
知识点:黑色块面/突出主体
图片欣赏
学生作品欣赏
作品要求:
1、鸡毛的描绘要注意排列。
2、背景可略做添加,避免喧宾夺主。
课题延伸:

水墨与油画棒结合的形式在孩子们看来是非常神奇的。它们的作画顺序不一样,会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本次课主要尝试了先用水墨营造大的色块,后用油画棒来描绘主体物,二者起到了相互衬托的作用。小朋友们,你有没有想过先用油画棒再用水墨作画,它能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一起来探索吧!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