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复习课件22张PPT+知识点)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复习课件22张PPT+知识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2 06:28:29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识点一 官渡之战 精练版P45
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各地出现盘踞一方的军阀。
2.交战双方: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
3.交战的概况: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结果袁绍被曹操击败。
4.曹操取胜的原因
(1)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2)农业生产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3)军事上: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5.影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知识点二 赤壁之战 精练版P45
1.背景: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交战双方:20余万曹操大军与约5万孙刘联军。
3.概况: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不仅烧毁了曹军船舰,还延及岸上营寨,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4.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 三国鼎立 精练版P45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
2.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为何一胜一败?
答:(1)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的原因:①政治上: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②农业生产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③军事上: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2)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哪些原因?
答:①地理原因:地理形势造成了三国的相对隔绝。②经济原因: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的存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军事原因:赤壁之战说明三方各自的军事实力不足以消灭其他势力。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社会生产发展状况如何?
答: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示例:(1)总体上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2)原因:①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的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②从经济上来看,由于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来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③从文化等方面来看,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并发展起来。同时,这一时期还促进了民族交融,为西晋的短期统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时期的历史是在进步。
课件23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东汉 曹操 袁绍官渡 C  割据势力 孙刘联军 三国鼎立 B  B 曹丕 成都 孙权 夷洲 A C A D D 魏,洛阳 蜀,成都 吴,建业 220年 曹丕 221年 刘备 229年 孙权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