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县东山中学高二第一学期语文单元考试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组( )?
A.飨(xiǎng) 鲰(zōu)生 卮(zhī)酒 戮(lù)力?
B.玉玦(jué) 瞋(chēn)目 参乘(chéng ) 彘(zhì)肩?
C.刀俎(zǔ) 不胜(shēng) 杯杓(sháo) 有郤(xì)?
D.美姬(jī) 啖(dàn)之 目眦(zì) 跽(jì)?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屠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有碑仆(pú)道
B.盖音谬(miù)也 有穴(xuè)窈然
C.或咎(jiù)其欲出者 瑰(guì)怪
D.无物以相(xiàng)之 长乐王回深父(fǔ)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你息息相关,当“恶运”来临,你想扔下书逃走,可办不到,就像你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
C.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伟大的事业,要靠全国人民长时期地艰苦奋斗,不可能一挥而就。
D.一个月后,他终于闯过危险期,又一次起死回生。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力地从车门里钻出来的某著名演员,虽然浓妆淡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十分憔悴。
B.历史上的这类教训,虽说值得注意,可惜流风余韵还是绵绵不绝。
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张良出,要项伯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范增数目项王
6.选出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客何为者?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大王来何操?
7.选出划线词的用法和其他项不同的一项( )
A.沛公军霸上 B.籍吏民,封府库
C.刑人如恐不胜 D.素善留侯张良
8.划线字意义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B.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赤壁之战》)
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苏轼《石钟山记》) D.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李渔《芙蕖》)
9.对下列句子中“谢”字的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③阿母谢媒人 ④谢家来贵门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A.①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⑥/④/③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
1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约为婚姻 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财物无所取 D.沛公居山东时
1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又以刃刺酒翁。
B.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12.下列句中的划线“而”字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14.对划线的“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③入之甚寒
④余之力尚足以入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⑤/⑥
15.下面句中划线的“其”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6.下列句子中“焉”没有作兼词的是( )。
A.制,严邑也,虢叔死焉。 B.姜氏欲之,焉辟害?
C.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17.下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亟请于武公。??????????????? 亟:马上
B.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C.君将不堪。????????????????? 堪:经受、受
D.不如早为之所。????????????? 所:处所
18.下列句中“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
A.更若役,复若赋
B.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彼与彼年相若也
19.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意气勤勤恳恳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20.古人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中划线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21.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22.下列句子文言句式不一致的一组是( )
A.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击沛公于坐
B.大王来何操 无乃尔是过与?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3. 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
A.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则刘病日笃。
C.裂裳衣疮。
D.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4.下面哪一组词俱表示官职提升?( )
A. 擢/陟 B. 赏/谪 C.徙/出 D.除/迁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25~28题,共12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5.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若入前为寿 寿:敬酒,表示祝长寿
B.常以身翼敝沛公 翼:翅膀
C.按剑而跽 跽:长跪
D.窃为大王不取 窃:私下
26.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籍何以至此 ②夫夷以近
③但以刘日薄西山 ④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27.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2分)
A.籍何以至此 B.沛公安在
C.其是之谓乎 D.若属皆且为所虏
28.翻译(每题3分,共6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9~33题。(共16分)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 ②顜(jiǎng):明确。
2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制止
C.趣人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至何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参见人之有细过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乃反取酒张坐饮 良乃入,具告沛公
D.秦时为沛狱掾 参代何为汉相国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2分)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曹参起初地位低下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3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参始微时,与萧何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段,用斜线“/ ”给下列短文划线的部分断句。(6分)
1、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4分)
2、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 武 之 道 未 坠 于 地 在 人 贤 者 识 其 大 者 不 贤 者 识 其 小 者 莫 不 有 文 武 之 道 焉 夫 子 焉 不 学 而 亦 何 常 师 之 有?” (2分)
注释:①公孙朝:卫国大夫。
五、默写(8分,每空1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陈情表》)(2)但以刘日薄西山, , , 。(《陈情表》)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报任安书》)
六、作文(60分)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1、B【参乘音“shèng”)】
2、D 【 A (pū) B (xué) C (guī)】
3、B【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起死回生:指挽救其他事物。】
4、C【“灯红酒绿”是两用成语。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用在这里是正确的。A.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但本语境应该是“浓妆艳抹”。B.流风余韵:褒义词,不能用于“教训”。D.沆瀣一气:后比喻臭味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
5、D【A.“距”通“拒”“内”通“纳”;B.“要”通“邀”;C.“郤”通“隙”】
6、A【例句BCD都为宾语前置句,A为省略句】
7、D【形容词作动词。其余是名词作动词。】
8、C【大概。其余是“等到”“及、至”之意。】
9、C【谢罪 辞别 回绝 劝告 道歉 致谢】
10、C【A的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婚姻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B的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D的古义:战国时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今义:山东省。】
11、D【“凭”。其余为“用”】
12、B 【B表示目的。其他三项表示转折关系。】
13、B【观:景观】
14、B 【 ①③代词,它。②④助词,的。⑤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A【代词,自己。BCD均为语气词,分别表示祈使语气“还是”,反问语气“难道”和揣测语气“大概”。】
16、B【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17、A【 亟:屡次。】
18、D 【像,好像。其余是人称代词你(的),你们(的)。】
19、B【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D.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20、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21、D【例句与D都解释为介词,“对”;A介词,“被”;B动词,“写成”“作”;C动词,“作为”】
22、D【A都是状语后置,B都是宾语前置,C都是判断句。D分别是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
23、C 【A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B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D犬,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C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24、A【擢,由选拔而提升;陟,升迁;赏,皇帝赐予官职;谪,贬,降级;徙,改任,一般的调职;出,出京受仕;除,任命,授职;迁,改官,左迁、左除都是降职。】
二、25、B 【翼:名词做状语,像鸟翼一样】
26、B 【③④都表示“因为”。①:凭借。②:连词,表并列,同“而”。】
27、D【D为被动句,其余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28、(1)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所佩戴的玉玦来暗示他。项王却沉默不回应。(“目”、“三”各1分,整体1分)
(2)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俘虏。(“不者”和被动句式各1分,整体1分)
三、29、A【除:任命官职】
30、C【却/才。A都是“将近”的意思;B都是置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都是动词“做、当”的意思】
31、B【②表现的是其为官之道④表现的是别的官吏饮酒歌唱】
32、A【“有了深交”错,原文是“有郤”,即“两人有了隔阂”】
33、(1)曹参起初地位低下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善”1分,整体1分)
(2)国家大事不是你可以(或“应当、应该”)说的。(“非”“所”各1分,整体1分)
(3)(那些)想追求声誉的官员,总是被(曹参)斥责、罢免。(“者”“辄”各1分,整体1分)
四、1.【参考答案】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朕 少 好 弓 矢/得 良 弓 十 数/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乃 曰∥皆 非 良 材/朕 问 其 故/工 曰/木 心 不 直/则 脉 理 皆 邪/弓 虽 劲/而 发 矢 不 直。(说明:共4分,断对三处得一分,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说:“朕年轻时喜好弓箭,曾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说:‘都不是好材料。’朕问他原因,弓匠说:‘弓子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走直线。’”
2.文 武 之 道/未 坠 于 地/在 人/贤 者 识 其 大 者/不 贤 者识 其 小 者/莫 不 有 文 武 之 道 焉/夫 子 焉 不 学/而 亦 何 常 师 之 有?(共2分,断对三处得1分)
【参考译文】卫国大夫公孙朝向子贡问道:“仲尼的学问是跟谁学的呢?”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圣人之道并没有坠落在地上,而在人们的掌握之中。贤能的人掌握了它大的方面,不贤能的人掌握了它小的方面,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文武之道。我的老师什么地方不可以学习呢?他又何必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
五、(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2)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惠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都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担任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曾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可是这些人一到,曾参就立即拿美酒蛤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曾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曹参反而叫人取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自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舍弃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对曹窋为什么要惩罚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况且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好。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候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惟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