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概况》同步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各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
①天然宝石 ②羊毛衫 ③土地 ④电视机 ⑤农村沼气 ⑥阳光 ⑦东北虎 ⑧风景
A. ①③⑥⑦⑧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⑥⑦⑧
2.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___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 )
A. 一 1/4 B. 四 1/6 C. 三 1/3 D. 六 1/4
3.随着生产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最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
A. 水资源 B. 石油资源 C. 海洋资源 D. 气候资源
4.下列物质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矿产 B. 电灯 C. 土地 D. 森林
5.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发展趋势是( )
A. 继续减少 B. 迅速减少 C. 相应增加 D. 迅速增加
6.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资源的概念是一成不变的
B.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C. 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地区是有差异的
D. 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7.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丰富 B. 总量少,人均占有量不足
C. 总量少,人均占有量丰富 D.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8.下列生产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 )
A. 用焦炭炼铁 B. 利用天然海藻制作食品
C. 沼气发电 D. 农用车耕地
9.新中国成立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的城市有( )
A. 鞍山和包头 B. 攀枝花和大庆 C. 大同和开滦 D. 株洲和石家庄
10.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 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B. 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综合题
11.读“水患感思”,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是对______________资源的破坏,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破坏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灾害严重。要想尽量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对上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的定义为: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故①天然宝石、③土地、⑥阳光、⑦东北虎、⑧风景等属于都属于自然资源。故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故选D。
3.B
【解析】煤、铁、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生产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最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B。
4.B
【解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电灯是人为加工的,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中;
故答案选B。
5.A
【解析】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口不断增长,我国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减少,故答案选A。
6.A
【解析】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地区是有差异的;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答案选A。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资源特征,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7.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8.B
【解析】下列生产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利用天然海藻制作食品,用焦炭炼铁、沼气发电和农用车耕地不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生产,故选B。
9.B
【解析】资源条件是城市的重要区位因素;鞍山、包头、大同、开滦虽都是在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都是在建国前形成的城市,而株洲和石家庄是建国后随铁路交通的发展而出现的城市,攀枝花和大庆是随着铁矿和油田的开发而形成的城市;故答案选B。
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绿色消费”的理解。“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带有绿色的物品。故选:A。
11.(1)森林 水土流失加剧
(2)含沙量大量增加 洪涝 少砍树,多种树,搞好生态保持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是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水土流失加剧。
(2)由上题可知,这种水土流失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加,会造成洪涝灾害严重,应该采取少砍树、保持生态的措施。
【点睛】本题考查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自然资源概况
教材分析
本课为粤教版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第一章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中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内容后,本节是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自然资源又是解决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源泉,而且还给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可以说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所以这一章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这一特征 。
课前准备
教材图表、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工水电站,一望无垠的田野,这些资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自然资源概况,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它们的特征及依法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
1.概念:存在于________的能为人类提供________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主要包括_______资源、______资源、_______ 资 源 、 __________ 资 源 、 __________ 资 源 以及按照可否再生,自然资源还可分为 _____资源和 ____资源。
3.特征:我国自然资源具有______, ______的特征。
4、利用:我国现在的资源利用现状十分严峻,______、______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问题。
二、自然资源特征
1、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自然资源图片,下列哪些是自然资源
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判断出自然资源呢?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气候、水、土地、森林、矿产等物质和物质的运动。
引导学生抓住关健词,归纳出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属性——来自于自然界
社会经济属性——被人类所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来不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也可能变为自然资源。
巩固提高:下面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4、尽你所知,回答下列资源利用的问题
(1)人类利用阳光可以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利用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利用森林可以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利用矿产可以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人类还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哪些资源
三、自然资源分类
在我们熟悉的自然资源中,它们会被耗尽吗?矿产资源与水、土地资源等有什么区别吗?自然资源会被耗尽吗?
归纳: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矿产资源。
巩固练习:
(1)下列哪些是可再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A、铁矿石 B、太阳能 C、土地 D、石油 E、森林
非可再生资源有:A、D
可再生资源有:B、C、E
、P45活动1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头脑风暴:你支持哪位同学的说法?
甲同学: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会少一些,所以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不用节约和保护.
乙同学:不对!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节约和保护也会枯竭的.
结论: 不管是可再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们都要节约和保护!
四、自然资源特征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土地、淡水、森林、矿产、草原、海洋水产和动植物特自然资源丰富,为什么说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为什么说我国是“资源大国” ?
(1)、土地面积居世界 __第三___ 位;
(2)、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 __第三__ 位;
(3)、耕地总面积居世界 __第四__ 位;
(4)、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 __第六_ 位;
(5)、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地大物博,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________,自然资源总量________ 、种类________,是一个资源________国。 但由于人口 ________,人均严重________ 。
结论: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
结合课文分析我国成为“资源小国”的原因是什么?
(1)、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继续减少。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3)、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4)、由于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原因,我国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
动脑筋
玲玲说:“假如石油都开采完了,将来怎么办?”你想过这个问题吗?说一说你的主意。
读图分析,我们应如何利用自然资源?
对策——合理利用,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件17张PPT。课堂导入水资源土地资源人工水电站,一望无垠的田野,这些资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节课我们就 要学习自然资源概况,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它们的特征及依法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学习新知
3.特征:我国自然资源具有 , 的特征。 1.概念:存在于________的能为人类提供________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主要包括_______资源、______资源、_______ 资 源 、 __________ 资 源 、 __________ 资 源 以 及
按照可否再生,自然资源还可分为 资源和 资源。自然界福利__________资源等。海洋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 4.利用:我国现在的资源利用现状十分严峻, 、
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下列填空练习。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可再生非可再生学习新知
阳 光火 锅东 北 虎煤 油皮 革天然宝石辣 椒农村沼气嘉陵摩托火眼金睛:下面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学习新知
1.尽你所知,回答下列资源利用的问题。
(1)人类利用阳光可以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利用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利用森林可以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利用矿产可以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人类还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哪些资源。光照、发电、杀菌、太阳能热水器、建筑采光等发电、饮用、工业生产等木材、燃料、工业生产、建筑等工业生产、建筑、能源等生活中,人们是怎么样利用自然资源的呢?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生物资源、空间资源、气候资源、大气资源学习新知
讨论:自然资源会被耗尽吗?学习新知
较短时间内更新、再
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再生;如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学习新知
BCADE可再生资源有:非可再生资源有:A.铁矿石 B.太阳能 C.土地 D.石油 E.森林 下列哪些是可再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学习新知
P45活动1(1)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原因是 。
(2)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原因是 。太阳能、森林、鱼、风、土地它们在合理利用状况下,能够重复出现,重复利用或不断繁殖和生长被污染的水、退化的草场、
铁矿、石油、煤、核能它们或是已经不能利用,或是在地球上储量有限,人类开发速度远远大于再生的速度学习新知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会少一些,所以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不用节约和保护。不对!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节约和保护也会枯竭的。 不管是可再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们都要节约和保护!你支持下面两位同学的说法吗?学习新知
1. 土地面积居世界 位;
2. 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 位;
3. 耕地总面积居世界 位;
4. 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 位;
5. 森林总面积居世界 位。3/5 我国地大物博,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 ,自然资源总量 、种类 ,是一个资源 国。 但由于人口 ,人均严重 。第三第三第四第六人均1/31/91/41/2前列丰富齐全大众多不足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为什么说我国是“资源大国” ?第六学习新知
1. 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继续减少。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3. 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4. 由于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原因,我国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 结合课文分析我国成为“资源小国”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新知
玲玲说:“假如石油都开采完了,将来怎么办?”你想过这个问题吗?说一说你的主意。开动脑筋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
读图分析,我们应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水污染土地污染课堂小结自然资源概念特征利用分类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
福利的物质与能量。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实现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