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31张 训练):第二单元8《甘地被刺》(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31张 训练):第二单元8《甘地被刺》(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2 19:55:37

文档简介

8 甘地被刺
甘地自己说,我是回教徒,是印度教徒,是基督教徒。甘地死于信仰,世人不会认同一个什么都信的人。即便是上帝耶和华,也反对这样的人。甘地使得印度独立,独立的印度分化为信印度教的印度和信回教的巴基斯坦。之后,他死于那些和他一起参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人之手。大英帝国要不了甘地的命,但是信仰的冲突结束了甘地。甘地死时,是一介平民,没有任何头衔、任何财富,他接近了神。












赏美文
伟大的灵魂,人类的良心——甘地
《甘地传》电影的开头是甘地的葬礼,新闻报道的主持人说: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死时和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一个平民,没有任何财富,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任何官衔,圣雄甘地,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首长,也没有任何科学成就可以夸耀,也不是一个有名艺术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政府代表和高官贵人,在此齐聚一堂,向这位绑缠着腰带的棕肤色的小个子,致最后敬意……
由这些致辞,我们可以感觉到印度人对甘地何其崇敬和热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印度依然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仅仅用九千名行政官和近七万士兵就统治了近三亿的印度人民。这一点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印度各个阶层人士或多或少以某种方式和英国人合作。甘地以他的智慧看到这点,于是呼唤大家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只要大家不合作,英国的统治就崩溃了。
甘地一生主张非暴力革命。他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甘地说过: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所以,甘地一直坚持以爱和真理来领导印度的独立活动。
按我们儒家的思想去理解,甘地,是内圣外王之人。
(1)水一样的甘地。“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抵抗暴力。”在被誉为“圣雄”“国父”的甘地领导下,越来越多的人追随着他的脚步,从四面八方涌来,放下了武器,走上街头游行。像他的名字一样,甘地,用他水一样的无私与宽容,溶解着怨恨与报复。在他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大炮没用了,火枪没用了,暴力被爱和宽容慢慢地溶解。强权在无形的精神反抗下只能俯首称臣……
[应用角度] “包容”“柔能克刚”“爱”等。
(2)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拉姆·纳脱拉姆所刺杀,印度各界人士极度悲痛,虽然孟买等地发生了一些骚乱,但各宗派之间空前团结,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力。
[应用角度] 此素材适用于“关爱”“爱心”“团结”“民族独立”等相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
(1)甘地是平凡的,他没有泰戈尔的诗人天分,没有遭受过玛拉克里什纳的那种神秘梦幻的折磨,也没有受到维达卡南达的那种不可抗拒的热情的驱使。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外表简朴,学业平庸,毫不出色。从他的体力、他的智力丝毫看不出在他的身躯里蕴藏着一种巨大的潜能。但是,甘地确实是伟大的人,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孜孜不倦以及为人类的和平而费尽苦心。他的生活是一次努力奋进的长途跋涉,他以常人的步伐,一步步攀登着,当他到达顶点时,我们看到,甘地——他,已经超越常人。
甘地时刻都在用悲悯之心怜恤、以光明照耀、以仁爱之心拯救人心的阴暗、权谋的肮脏、暴力的血腥,他用生命谱写了一个大写的爱。
(节选自《谱写人生的大爱》)
(2)个体生命之于广大的自然界是渺小的,然而,个体生命从不会因为体量的大小而决定其意义之有无。我们无力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我们可以凭借努力掌握自身的命运。从事创新研究工作是有意义的,将自己的焊接工艺提高到艺术的高度是有意义的,用自己的镜头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样是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拘形式,人生的精彩始终来自坚持。
“人贵有恒”,古往今来,有多少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到达光辉顶点”的故事:苏武持节,牧羊北海19年归汉而不辱使命;甘地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终其一生无怨无悔;陈景润钻研数学,呕心沥血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当然,对于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普通人而言,也许注定要度过平凡的一生;但是,只要保持热情与专注,我们同样可以让平凡的生命显现光彩。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噩耗(è)    厮打(sī)    忧心忡忡(zhònɡ)
B.拯救(zhěnɡ) 悲恸(tònɡ) 摩肩接踵(zhǒnɡ)
C.刹那(shà) 笼络(lónɡ) 顶礼膜拜(mó)
D.骚乱(sāo) 号啕(háo) 引吭高歌(kànɡ)
解析:A项“忡”读chōnɡ。C项“刹”读chà,“笼”读lǒnɡ。D项“吭”读hánɡ。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金鸡报晓辞旧岁,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人们的企盼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作为领军主将,战前要想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全心全意备战,全力以赴战斗,保持狮子搏兔的心态,力争一剑封喉,克敌制胜。
③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深入基层,搞调查,做统计……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时简直目不暇接了。
④四川大学研究生曹礼勇赴凉山支教,发起建造三座助学桥,彝族老乡津津乐道他的故事。
⑤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得有千金买骨的气魄,必须以人为本,要在人才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
⑥作为一名肯负责、有担当的领导干部,身处官场,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和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和光同尘是不足取的。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①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属望文生义,可改为“冰消雪融”。②狮子搏兔: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来完成。使用正确。③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看不过来。用在这里属对象误用,可改为“应接不暇”。④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此处属搭配不当,“津津乐道”属于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对他的故事津津乐道”。⑤千金买骨:比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使用正确。⑥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使用正确。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目前,云南农村危房总量已由2008年年末的515万户减少到244.7万户,5年间数量下降一半以上,近1 200余万人受益。
B.“70年后土地使用权怎么办”,不仅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继续发展完善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是购房者关心的个人问题。
C.全新的Camaro汽车对中控台仪表组合系统的选择,成为其注重细节的一个佐证,并且让人从中看到了1969款Camaro车型的些许痕迹。
D.国庆黄金周期间,驰名中外的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此事引起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解析:A项“近1 200余万人”不合逻辑。B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是购房者关心的个人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继续发展完善所必须回答的问题”。D项成分残缺,应在“滞留”后添加“事件”。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谈起北美生活经验,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便是浓浓的科幻氛围,有科幻传统的社会可以是商业的、现实的,但也一定拥有对人类未来憧憬的热情,及纵容这一热情的广阔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观现在的中国人,如果少年都在读《鬼吹灯》,青年都在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年都在忙于应酬而无暇读书,老年都在担忧付不起医药费而无心读书……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系列里的外星智慧生命所不断做的工作——“它们将众星视为田园,它们是农夫。它们不断播种,有时候会有收成”
②播撒一千颗种子没有任何收成,那么播撒十万颗如何?总有一颗会发芽的
③一旦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与飞跃
④我觉得西方社会科幻风气的不懈培育正是这一播种过程
⑤想想看,一个少年遇到一本科幻书,从此埋下一颗伟大梦想的种子
A.④②⑤③① B.⑤③④②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⑤③
解析:⑤③先谈一颗“梦想种子”的播种、发芽,应排列在一起;而④是对这一过程的本质进行总结。②①则更进一步谈“不断播种”的问题,所以应放在④后面。
答案:B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圣雄”甘地
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他一有空就纺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他回印度之前,他就决定要像穷人那样生活,决不占有财富。他在印度旅行时,坐的是硬座,从不预订座位,而是跟农民和其他普通百姓在一起。在城市里,他拒绝乘坐人力车——一种由赤脚男人拉着的两轮车。他吃得很简单,从不吃肉。他早晨起得很早,然后坐在纺车旁纺棉线。他认为工作上从领袖到最穷的农民人人都应该准备干重活。
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出身于印度一个古老的家族。在印度这个等级森严、种姓界限分明的社会,这种优越的出身使他有机会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这种教育使甘地认清了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现实。他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还在国外时,他就开始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大学毕业后他在南非做律师。非凡的智慧、超人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使甘地不仅成了一名出色的律师,还成了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领导人。
印度是一个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十分深广。这两种宗教教义繁复,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它们都反对任何暴力,主张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甘地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笃信教义。因此,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争取印度民族独立解放的方式,叫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率先在哈里发运动中发起群众性的抵制殖民政府的立法机构、法院、学校、封号与洋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而推广为全民反帝斗争形式。
不买英国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了高潮。这一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营法,垄断食盐生产,任意抬高盐税和盐价,引起了当地人民强烈不满。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自制食盐,以此抵制当局的食盐专营法。甘地和他的信徒们在海边坚持了三个星期,直到被捕入狱。
印度各报对甘地的“食盐进军”进行了广泛报道。沿海各地纷纷响应甘地的号召,自制食盐。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斗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请愿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英国统治者的公立学校。殖民当局十分惊恐,他们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并下令取缔国大党。
甘地被捕的消息传开,犹如在油锅里加进了水,顿时举国沸腾。数万名自愿者要求与甘地一同坐牢。当局逮捕了6万多人,更加激怒了人民。不久,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有的地方宣布独立,建立自治政权。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正脱离“非暴力”的轨道,走向暴力革命。
英国殖民当局吓坏了,他们想起甘地的“非暴力”主张,便改变了策略。1931年1月,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的命令。随后,与甘地达成了协议:甘地改变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而当局则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这就是《甘地—艾尔文协定》。
《甘地—艾尔文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获得独立。以后,他又发动了几次“个人不合作运动”,继续为印度独立而奋斗。他多次被捕入狱,多次绝食祈祷。在他和其他一些志士的努力下,印度民族独立的运动依然进行着。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也为了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他周游全国,到处进行演讲,常常为此而绝食。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身体消瘦、神情疲倦而坚毅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调解两个教派的争端。
功夫不负苦心人。1947年6月,印度半岛建立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经过长期的斗争,印度人民终于获得了独立。在成立印度联邦制宪会议上,甘地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
5.下列概括不属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的一项是(  )
A.不买英国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自制食盐。
B.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抵制殖民政府的立法机构、法院。
C.不接受英国教育,自设私立学校。
D.在城市里,他拒绝乘坐人力车——一种由赤脚男人拉着的两轮车。他吃得很简单,从不吃肉。
解析:D项“拒绝乘坐人力车”“吃得很简单”“从不吃肉”这些属于他平时的生活习惯,是一位“苦行僧”式人物的典型表现。
答案:D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圣雄”甘地苦行僧的形象更贴近了印度下层的民众,更容易与下层的民众交流,所以他到哪里都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
B.“圣雄”甘地优越的出身使他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也使他认清了印度的屈辱现实并率先在印度展开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C.“圣雄”甘地创造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这与佛教和印度教的深广影响有关。
D.圣雄甘地的“食盐进军”引发了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热潮。殖民当局被迫签订协议,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E.圣雄甘地笃信忍让的虔诚信仰。他有顽强不屈的斗志,极富牺牲的崇高精神,为印度及世界人民敬仰,也获得了敌对者的赞誉。
解析:A项苦行僧的形象只是原因之一。B项原文为“还在国外时,他就开始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D项“决定性的胜利”夸大。
答案:CE
7.甘地被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认识殖民统治的屈辱现实,决心改变并开始斗争。②创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解放方式。③不屈不挠地推动印度的独立运动。④消除种姓制度,调解教派争端。
三、创新语用
8.把下列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
①甘地外表简朴,身体瘦弱,学业平庸。
②从甘地的体力、智力丝毫看不出在他的身躯里蕴藏着一种巨大的潜能。
③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孜孜不倦以及为人类的和平而费尽苦心。
④甘地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甘地是一个外表简朴、身体瘦弱、学业平庸但身躯里蕴藏着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孜孜不倦以及为人类的和平费尽苦心的巨大潜能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示例二)平凡而伟大的甘地是一个外表简朴、身体瘦弱、学业平庸但身躯里蕴藏着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孜孜不倦以及为人类的和平费尽苦心的巨大潜能的人物。
9.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立体化的长期任务。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只要学校和老师率先垂范,加强引导,就能完成这一个根本任务。学校要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强。学生有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他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①学校和老师率先垂范,加强引导,不一定就能完成这一个根本任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由“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立体化的长期任务”可知,立德树人需要学校、老师以及全社会的参与,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率先垂范就能实现。②增强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前提,是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③学生有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他们的理想不一定就能实现,有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只是具备了“德”的条件,这还不够,还需要具备“能”的条件。
答案:②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一定就强 ③学生有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他们的理想不一定就能实现
课件31张PPT。第二单元 
新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