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研究透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研究透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2 14: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研究透镜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用实验观察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3.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4.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5.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透明纸、滴管、水、烧杯、铅笔、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前几天老师看了一部老电影《三毛流浪记》,其中有一个情节非常有意思,三毛流浪到一条小河边,正好肚子很饿,抬头看见河水里有几条鱼,三毛就决定捉几条鱼烤着吃,正好小河边有一根鱼叉,三毛就拿起鱼叉向水里的鱼叉去,但是三毛左叉叉、右叉叉、前叉叉、后叉叉,结果连一片鱼鳞都没叉到。 2.提问:三毛为什么叉不到鱼?他犯了什么错误?要想叉到鱼,三毛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3.学生回答。 4.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小实验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然后我们再来帮帮三毛吧。
二、认识光的折射
1.谈话:现在我们看看老师手中的笔,它在空气中是直直的,那么如果老师把它放入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2.学生观察。
3.提问:水中的笔看起来怎么样了?在什么地方弯了?为什么会这样?
4.小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但是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到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法会在交界面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教师板书)
5.学生讨论:三毛想钓到鱼应该怎样做呢?
6.讲解: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还有很多,但是最典型的是透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出示课题),了解透镜的知识。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1.谈话:我们来做个玩水的游戏,用滴管在纸上滴一滴水,看看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发生?
2.学生观察然后汇报。
3.小结: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4.师: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放大镜,请大家经过目测和手摸的方法,观察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5.学生分组观察。 6.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7.师:像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8.老师给每组准备了老花镜和近视镜,请大家仔细用手摸摸哪个是凸透镜呢?
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9.学生再来摸摸近视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谁能给这样的镜片起个名字?
10.小结:由于生活中某些仪器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但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都是凸透镜,只要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都是凹透镜。
四、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一:用透镜观察物体。
1.如果用这两块透镜分别去观察书上的文字会有什么发现?
2.学生预测。
3.师:请你们用这两块透镜分别来观察书上的文字,看看和你们的预测是否一样?
4.学生观察。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因为凸透镜有放大的功能,所以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它叫做放大镜。而凹透镜没有放大的功能,只有缩小的功能。
实验二:尝试用透镜聚光。
1.师:老师这里有个手电筒,现在咱们就把手电筒发出的光当成太阳光,让光线分别穿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调节透镜距离进行观察,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
3.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
(光穿过了透镜,不沿直线行进了。凸透镜能让透过它的光改变方向,变成一个温度很高的亮点,这就是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4.讲述: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明光进行过程中会穿过凸透镜和凹透镜,但行进的路线改变了,遇到凸透镜会聚光,遇到凹透镜会扩散。 实验三: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1.透镜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继续探究。
2.我们将蜡烛、透镜、纸屏直立在桌面上,然后用火柴点燃蜡烛,调整蜡烛、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看看有什么现象?
3.学生观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凸透镜可以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说明凸透镜有成像作用,而凹透镜则不能。
五、制作望远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是透镜家族中的主要兄弟,它们组合起来也是非常有趣的。
2.介绍望远镜的发明。
3.自学自制望远镜。
六、拓展
1.小小透镜真神奇,那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谁来说一说?
2.故事:用冰取火。
七、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了透镜,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一些特点,发现了它们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平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也能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
【板书设计】
3.研究透镜
光的折射
凸透镜:中间厚 边缘薄
放大 聚光 成倒立的像
凹透镜:中间薄 边缘厚
缩小 发散 不能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