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导体与绝缘体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导体与绝缘体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2 14: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界条件的改变可促使转变。
2.会用检测电路检测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培养安全用电意识,意识到先进的测量工具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
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认识潮湿的环境可以让小木棒变成导体。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1.出示断开的简单电路,把铜钥匙和塑料尺分别接入电路,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2.揭示铜钥匙、塑料尺在电路中不一样的特性:铜钥匙能让电流通过,塑料尺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二、用简单电路检测
1.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铜丝、铅笔芯、小木棒、棉布条、铁钉、瓶盖、陶瓷片、铝片、纸条、玻璃、铁尺等,把它们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哪些也能让小灯泡点亮呢? 2.实验提醒:
每样物品接入电路前,先预测小灯泡是否能被点亮,可以用勾或者叉表示。 物品接入电路,重复检测2-3次再记录现象。 可以另外找一些感兴趣的物品检测。
3.学生实验。 4.全班交流。 5.小结:科学上把像铜、铁、铝、石墨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
像塑料、玻璃、陶瓷等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三、用精密仪器检测
1.人体到底是不是导体?为什么简单电路检测不出?尝试解释。 2.介绍认识精密检测仪器——验电球。
3.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性实验,分别测试一个同学、一组同学、全班同学的导电性。
4.学生实验:用验电球再次检测其余材料导电性。
5.讨论: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检测结果,信哪个?为什么?
探究小木棒和植物枝条导电性为什么有差异。
6.揭示潮湿的环境可以使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
7.研究水的导电性,用万用表检测几种不同的水的导电性。
四、拓展应用
1.介绍超导现象。
2.观察研究常见电路器材:导线、开关面板、老虎钳、螺丝刀、插头、绝缘胶带等,辨析这些物品中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3.分析生活中的用电隐患:高压电线下垂钓、电线上晾衣服、电线密集区放风筝、湿手操作用电器等。
4.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