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模型
【教学目标】
1.知道建立模型的过程。
2.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
3.学会建立简单的模型。
4.享受完成制作的乐趣。
5.乐于交流自己的解释和制作。
【教学重点】
知道建立模型的过程,并学会建立简单的模型。
【教学难点】
对纸盒模型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魔瓶魔术”道具(纸板、塑料瓶、蜡烛、打火机、玻璃片)、纸盒、戒盈杯、吸管、彩笔、剪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有趣的东西,请看,老师将一个方形的线圈通过铁线与电池连接在一起,同学们观察下,这时候线圈是怎样的呢?有动吗?如果老师在线圈的底下放一块磁铁,你猜会怎样?
2.呈现马达,谈话:它其实是马达的一种模型。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模型的三种类型,你觉得它属于哪一种?
3.揭题:许多科学家解释他们的发明或发现成果时,往往都需要用到模型进行解释。今天我们也来像科学家们那样,体验建立模型的过程,学会建立模型。
二、初步尝试,建立模型
活动一:“有魔力的瓶”。
1.表演魔术:一只蜡烛点燃后竖立在桌上,在前面分别放置同样大小的纸板和空瓶,隔着吹蜡烛。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魔术的秘密吗?除了用语言表达外,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模型进行解释吗?
3.学生画图解释。
4.小结:图画可以帮助解释。
活动二:戒盈杯。
1.谈话:模型既然这么有用,老师要给大家出一个难题,考考大家。
2.演示:往杯子慢慢倒水。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跟你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小组活动:观察杯子。
5.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6.分组实验:往水杯里慢慢倒水,观察水杯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8.小组讨论:这根管里会有什么奥秘呢?它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
9.学生画图并汇报。
10.分组活动:按照图示模型制作杯子。
11.提问:经历了哪些过程?
12.小结:建立模型一般先观察、分析、画图设计、制作、解释。如果解释不成功、需要再次修改。
三、布置任务
1.演示:教师依次将乒乓球从箱子的三个口放入,从第一个口放入后,乒乓球从第一个口的底下掉出,从第二个口放入后,乒乓球从第二个口的底下掉出,从第三个口放入后,乒乓球从第二口掉出来。
2.布置任务:利用所学的方法,回家制作纸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