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太阳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
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出示太阳幻灯)
(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灯的电光源使画面富有真实感。此时,距离地球三万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这鲜明的形象加上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问题情境。)
1.启发: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提问。(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并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