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水滴里的生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水滴里的生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2 18: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了解微生物的特点,知道绝大多数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学习他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活动一:水样、烧杯、放大镜、活动记录一,活动二:光学显微镜、水样玻片、活动记录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初步观察水样,激发探索兴趣
1.谈话:课前请同学们从自然界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所选水样。 学生完成活动记录一并汇报。(后附表)
2.谈话:一杯水中除了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如果要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要借助什么工具?(显微镜)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3.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了解基本构造,学会使用方法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3.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要正确安放显微镜,距离桌子边缘10厘米左右,防止掉落。
(2)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3)保护好镜头,不能用手触摸物镜和目镜。
三、仔细观察水样,走进未知世界
1.谈话:显微镜下的一滴水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二上。(后附表)
2.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
4.借助多媒体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是开放的。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四、拓宽认知视野,了解种类分布
1.谈话: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不光在水中,空气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甚至是在90度的温泉里,0°的冰川下等极端环境里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微生物信息。
3.组织学生用多媒体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科学课上,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学生课前自主搜集、整理、选取有价值资料的过程也是可贵的探究经历。]
五、阅读人物故事,感受探索乐趣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3.故事拓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六、课后合作探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板书设计】
1.水滴里的生物
微生物
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细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