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6忆读书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3 16: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忆读书
冰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清记叙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断的提高学生修养。 二、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出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通课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文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4、读出疑问,能够把文中一些不能理解的词句圈画出来,以便于课堂上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不错,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富予我们内涵。而读到好的文章,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读书生活。(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   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作品集: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有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等。   爱的哲学:童心、母爱、自然美。 三、检查预习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正音释意: 斩黄巾?笸箩?水浒传?消遣?天罡地煞??朦朦胧胧 气愤填胸(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惨惨戚戚?不能自已??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四、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课文,按照接龙的方式,每个学生读一段,一共是15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对方朗读时的失误与不足。 2、思考: 冰心介绍了自己读了哪些书?分别是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二) 1、请同学指出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说出作者都读了哪些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聊斋志异》《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 这些内容体现了_____哪一中心思想??多读书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自1986年。 4、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以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多读书。享受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欢乐。 六、 作业。 ??1.抄写本文的字词。 2.整理出三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写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写上日期。 3.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或者是冰心的作品,下节课请同学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2、?导入课文: 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画出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进行概括,同桌为一组,可以讨论,: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一中心??---读书好 2、重点思考: 问题:本文作者讲了很多读书的好处,那么请同学将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上一节课的感受,概括归纳读书好的“好”字都体现在哪几方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同桌为一组,3分钟的讨论时间。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能激发读者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精神享受。 ??读者可以随着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遭遇有所感触,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比如?A《三国演义》?先是听得“津津有味”,“含泪上床”3段;哭了……又哭了……5段; ???????B《水浒传》气愤填胸!?7段; ???????C《声声慢》“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D《红楼梦》起初的感受是……,中年以后……, 这些都使读者获得了一个精神层面的享受,使读者的感情更加丰富。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段,作者并没有读过柳和李贺的文章,那么文章受到表扬也是因为文章功底好。 ③读书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开拓视野: ???A七岁时开始读《三国》,一知半解……居然懂了,----自身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B《三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水浒传》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红》中朝代家庭的兴旺盛衰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所包含的道理,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读书获得的。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11段,读书使人更聪明,更善于思考。 3、作者还提到了“读好书”,那么在冰心眼里,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请同学快速浏览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真情实感,引起共鸣的,语言质朴浅显的,哪怕篇幅不长,也能够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 读好书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借助书本中的道理, 能够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立足社会。 三、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文的顺序,指出文章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导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请同学们思考,“书”为谁而读? 是为家长?老师?不明确。我们来回顾一下从古至今的人们是为了谁,或者说的为了什么而读书? 我国古代文人是为了光宗耀祖,升官发财而读书,有“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的说法,当然,也有有节操的仁人志士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伟大的周恩来总理,12、3岁时,从小就有高尚的情操,目标远大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么新世纪的我们应当为什么读书呢?请同学们谈谈。 为祖国,为社会,为自己的未来,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同学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远大的目标,那么我们读书才会有动力。 四,作业布置。 《忆读书》学完了,但是我们的读书之路才刚开始。学完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做有用的人。那么又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是否有自己一直想读却没有读的书呢?写一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