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历史课堂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
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原始农业出现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
掌握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西周时,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从频繁迁移开始走向定居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形成
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的垄作法
西汉时的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水利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请你最少用两种方式对下列农具加以分类西汉商周商周曹魏宋朝唐朝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形成的条件: 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④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3.特点:1.耕作方式: ①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②春秋战国,个体耕作从集体劳作到个体浓耕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4.发展的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5.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6.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 ①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 矛盾日益突出。
③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1、生产工具的进步
2、生产技术的发展
3、水利工程的修建
4、统治者的政策
5、自然界的变化
6、人民的辛勤劳动
······思考: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7、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1~5题目。
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 ( )A、刀耕火种阶段 B、简单模仿阶段
C、石器锄耕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
2、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 ( )A、石斧、石锛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B、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C、放火焚烧杂草树木技术的发明
D、青铜工具的出现
3、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在 ( ) ①青铜农具的出现 ②开沟排灌技术 ③除草培土技术 ④沤制绿肥技术 ⑤治虫灭害技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BCB4、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 D、秦汉时期
5、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CD8、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解题关键: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线索。
思路引领: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9、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解题关键:小农经济。
思路引领:家庭为单位
精耕细作
自然经济。 答案提示: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