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6课 猫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6课 猫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3 06: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 ,福建长乐人, 、 、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俗文学史》《俄国文学史略》《文学大纲》《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泰戈尔传》等。
2.背景探寻。
《猫》是郑振铎作品集《 》的首篇。《家庭的故事》共有 篇作品(编文集时作者删去一篇),写于1925年至1927年,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
3.主旨归纳。
本文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以至于最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4.知识链接。
记叙文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的线索是指贯串记叙内容的脉络,有连缀全文的作用,可以以人物、事件、物件、时间、空间为线索,或者以叙述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小说;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写记叙文时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相称( ) 红绫( )
怂恿( ) 一缕(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妄下断语( )
屋脊( )
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妄下断语:
②畏罪潜逃:
③提心吊胆:
参考答案
重点
1.文中的三只猫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中的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令人难忘。第一只猫有趣、活泼,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这样的描写能引起读者的想象。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不仅乱跑,爬树,还扑蝴蝶:“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画。第三只猫则忧郁、懒惰,不像前两只猫那样喜欢游玩,常常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还烧脱了好几块毛,总而言之,不怎么讨人喜欢。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三只猫的不同特点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对于具有不同特点的三只猫,作者都有哪些不同的心理活动?
对于第一只猫,作者这样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而对于这只小猫的死,“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第二只猫更得作者的心,对于它后来被人偷走,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第三只猫一开始就不招人喜欢,收养它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惜。及至芙蓉鸟被咬死,作者很“愤怒”,并给了它一顿严厉的“惩戒”,没想到冤枉了它。作者反复诉说,将自己忏悔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以看出,文中不同的心情,
不同的感情浓度,都表达得恰如其分。
3.文中设有哪些伏笔?这些伏笔有什么作用?
作者善于设置伏笔,首尾呼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如开头一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中间一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承上启下。文章末尾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前后呼应。文章还设置了一些伏笔。如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和死亡;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预示它被人捉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所有这些,在文中都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三个故事因此得以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显示了作者构思的巧
妙,匠心独具。
4.如何理解文中“我”对第三只猫的忏悔之情?
第三只猫确有较多不讨人喜欢的地方,但这是它的天性,其实它并没有干坏事。而人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某物不讨人喜欢,就常怀厌恶之心,一旦有事,就给它定罪,结果铸成冤案。不管是什么事都应该重证据,绝对不能搞“莫须有”。因为猫常常望着鸟笼,就断定小鸟一定是被猫咬死的,这样的逻辑是荒谬的。“我”的武断,使黑白颠倒!篇末是“我”的忏悔。能忏悔,算是难能可贵了。忏悔出于良心的自责。在“我”看来,“我”和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不能;“我”是强势,它处于弱势;“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以及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一只猫而已!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使得作者会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所以这份忏悔非常真诚而感人。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虐待(nüè) 屋脊(jǐ) 污涩(sè)
B.怅然(chàng) 诅咒(zǔ) 蜷伏(quán)
C.红绫(líng) 怂恿(sǒng) 惩戒(chéng)
D.一缕(liǚ) 娱乐(yú) 妄下断语(wà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下落不明)
B.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小伙伴)
C.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咕哝)
D.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形容事物不清晰)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 。
③妻常常 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A.酸辛 预兆 叮嘱
B.酸楚 预警 叮咛
C.酸辛 预警 叮嘱
D.酸楚 预兆 叮咛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__________)
(2)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__________)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__________)
(4)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__________)
5.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主观臆断致猫死亡,而内心后悔内疚。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我”更加内疚后悔。
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然后填空。
_ →_ →无奈→_
2.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
4.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丑 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都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作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它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喵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奄奄一息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有删改)
5.简要说明第②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6.文章第④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7.在第⑤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
8.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只羊其实怎样
杨瑞霞
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诧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文本,“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羊有哪些认识?请分点概括。
3.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2)(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4.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
5.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
参考答案
1.D
3.C
【解析】酸辛,辛酸,悲苦;酸楚,悲痛,伤感。预兆,事情发生前显露出来的迹象,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预警,这里指预先的警示之意。叮咛,反复地嘱咐;叮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对方照着去做。近义词的辨析重在求同存异。可从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色彩的褒贬、对象的不同等方面去细致分析,然后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做判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最后再运用排除法迅速得出答案。
4.(1)动作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心理描写
1.(1)愤怒(2)悔恨(3)悲痛
【解析】由“我很愤怒”“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可知其“愤怒”;由“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可见其“悔恨”;最后由“更难过得多”可知其“难过、悲痛”。
此类梳理概括情感变化的题目解题的思路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找到相关心理描写的语句,然后提取出语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即可,如“我很愤怒”中“愤怒”和“更难过得多”中的“难过”。如果句中没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则可以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2.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原因:“我”的主观臆断和猫自身存在的弱点、缺陷。
【解析】“根据”很容易看出,文章借“妻”之口直接说出:“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原因”容易分析出第一条,文章明显交待的“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而第二条隐性的原因则往往会被忽略,需要结合文章内容用心去分析:所有的猫的共性缺陷就是“爱吃鸟”。
3.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我”内心善良、严于律己。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试题,可以通过文中主要的事件和“我”的言行想法来逐一分析“我”的性格特点,并略作评价。冤枉自家的猫,表明“我”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追打自家的猫,表明“我”有正义感;最后发现自家的猫冤屈无辜后悔恨自责,表明“我”内心善良、严于律己。
4.D
【解析】A项,属于人物形象分析,不是文章主题。B项,“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无从谈起。C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尤其是结尾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来看,“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不是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5.突出丑猫的丑陋,说明人们不喜欢丑猫的原因,同时为下文写丑猫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丑猫本丑,为何是“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细致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关键处,由原文中“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可以概括出原因。
8.答案示例: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结合自己的思考,同时要用自己的话表达,语言要通顺连贯。
1.①大绵羊对拿棍子侮辱它的二哥抗议,追击到二哥投降为止;②大绵羊教训拿干粮渣捉弄它的邻居小伙子;③大绵羊在雪夜大叫提醒主人羊群逃跑;④大绵羊逃出羊栏趴在窗台偷看“我”。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分析文章内容可知第五段写大绵羊对拿棍子侮辱它的二哥抗议,追击到二哥投降为止;第六段写大绵羊教训拿干粮渣捉弄它的邻居小伙子;第八段写大绵羊在雪夜大叫提醒主人羊群逃跑;第九段写大绵羊逃出羊栏趴在窗台偷看“我”。
2.(1)羊是弱势群体,需要被保护而不是作为保护者;(2)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3)逆来顺受、默默忍受而不会反抗;(4)无话可说,不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没有张扬的个性。
4.①交代写作对象,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借儿时回忆向我们展示了一只体面的绵羊“其实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哪怕它最后又回归了所谓“一只羊的结局”,也让我们记住了这只羊曾经的高傲沉稳。②“一只羊其实怎样”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引发读者对主旨的思考,增加对身边生命的敬畏之心。③本文以“一只羊其实怎样”为题,以疑问的语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充当文章线索;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标题“一只羊其实怎样”交代了写作对象,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一只羊其实怎样”为题,以疑问的语气,设置悬念,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对主旨的思考,增加对身边生命的敬畏之心。
5.宿命:在普通人眼中,一只羊的宿命就是逆来顺受地沉默长大,被卖掉,最终以肉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餐桌上。(或羊的宿命是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同时被人们视为逆来顺受、柔弱的弱势群体。)
理解:①从人物形象来看,羊无法摆脱宿命是它的结局,作者用羊悲剧性的结尾与其“不同凡响”的一生做对比,悲壮而震撼地突出这只羊的与众不同。②从主旨来看,警示着人们要打破对生命的那些约定俗成的偏见,放下俯视生命的傲慢。③借羊喻人,呼吁我们要永远做一个“不同凡响”的、率真的、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