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四则
知识
1.作者简介。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 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 》。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 (?—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 家人物,郑国人。
2.主旨归纳。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本文通过记叙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本文通过叙述蚊子战胜了狮子,最终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告诫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3.知识链接。
寓 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极富表现力;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西方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 》等。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寓言,其中有不少保留在《 》《 》等著作中。
参考答案
1.古希腊 伊索寓言 吕不韦 道
3.伊索寓言 庄子 韩非子
重点
1.试简要分析《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中的“三问”。
第一问:赫耳墨斯的第一次“问”颇费心机,并且是有备而来。他化作凡人,而不是直接进店询问;并且先问众神之王宙斯的雕像的价格,而不是先问一个普通的神的雕像的价格,更不是直接间自己的雕像的价格。这种曲折的“问”恰恰摹写出赫耳墨斯的虚荣、自负。化作凡人避免了直接问价不合己意被人认出的尴尬,先问众神之王的雕像的价格更可看出其争锋主神的盲目自信。
第二问:“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这个“笑”表现了赫耳墨斯的轻慢窃喜之情:宙斯雕像的价格不过尔尔,自己的雕像的价格肯定能超过他。接下来问赫拉的雕像的价格更是颇具野心:众神之王的雕像的价格不过一个银元,那么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应该也不会高。一个“笑”字将赫耳墨斯的虚荣自负之心暴露无遗。
第三问:与前两问相比,“这个值多少钱?”增加了“这个”两字,郑重之意味全出。前面的两问是这一问的铺垫,因此,这一问不仅增加了“这个”,还在“问”之前增加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想”的内容。这种郑重中蕴含着赫耳墨斯呼之欲出的自我期许:我的雕像的价格肯定比宙斯他们的雕像的价格高得多!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文章语言生动简洁,以叙述为主,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间的三问三答表现了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性格。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3.《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达到了怎样的讽刺效果?
赫耳墨斯认为自己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身价一定会比别的神高,不料其雕像却被雕像者当作“添头”白送。雕像者的回答,点明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的赫耳墨斯在他人眼里只是个一文不值的“添头”,这种讽刺可谓绝妙至极。
4.《蚊子和狮子》中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蚊子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这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5.《蚊子和狮子》一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人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生动形象。如文中将蚊子的叫声说成是“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蚊子在战胜狮子之后的得意忘形之态。
6.《蚊子和狮子》一文蕴含了什么深刻道理?
文章所描写的蚊子与狮子的“战斗”过程和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境,合情合理,符合自然界的规律,以此来讽喻社会现象,毫无牵强之感。蚊子战胜了狮子,得胜后忘乎所以,最终被蜘蛛消灭,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7.《穿井得一人》中的讹传是怎样造成的?
造成讹传的原因有很多:①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楚,容易让人产生误会;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消息传播出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样离奇的传闻,于是越传越广。
8.《杞人忧天》中杞人为何会有“忧天地崩坠”的可笑想法?
杞人会有如此可笑的想法,主要是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他把天看作一块大石板一样的物质,因而担心它会碎裂崩塌;他又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忧心。既无常识又忽略生活经验,杞人便因担忧“天地崩坠”而“废寝食”了。
9.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位好心人的解释?
文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日、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与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饶头(ráo) 舍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2)及其家穿井。
(3)若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______)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______)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______)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______)
5.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
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6.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 )
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C.宣扬自己的功绩,要称雄于动物界。
D.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
能力测试
一、阅读课文《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1.请写一个与“杞人忧天”反义的成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身亡所寄(________)
②因往晓之(________)
③其人曰(________)
④奈何忧其坏?(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耶?
(2)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样的评价?
二、阅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寓言》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伊索寓言》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字呢?
6.《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7.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浙江衢州卷】文言文阅读。
【甲】宋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宇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櫵,卖以给食。担来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駐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①毋:wú,不要。②经:上吊。③乞:qì,给,④蔑:消失。⑤矜:夸耀。
1.用原文填空。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 (1) ”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 (2) ”,而宋妻认为是“ (3) ”
2.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 )
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
D.妻自经死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4.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B项,“舍”应读shì。
2.(1)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2)待,等到。(3)你。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注意“若屈伸呼吸”的“若”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意思。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要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C项,根据句意“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可知应划分为:奈何/忧崩坠乎?
4.①大模大样 ②张牙舞爪 ③洋洋自得 ④不可一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5.C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所以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故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文中蚊子一共吹了两次喇叭。第一次是在战斗前,它是在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必胜的信心;第二次是胜利后,蚊子得意忘形,为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故选D。
1.示例: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解析】首先要理解好“杞人忧天”的含意。这与读懂全文关系巨大。“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是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所以答案应该是“无忧无虑”“若无其事”等反义词。
2.①通“无”,没有 ②告知,开导 ③那(那个) ④为什么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如“亡”通“无”,没有。
3.(1)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注意句子的语气)
(2)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解析】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果”“坠”“晓”等词语,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怕天会塌下来。嘲笑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这个故事,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根据课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一问“杞人为什么忧天”很好答,是怕天会塌下来。二问嘲讽了什么样的人,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这是写故事人的写作动机。三问你会作什么样的评价。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体阅读,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这个故事,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根据课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5.此“笑”揭示出赫尔墨斯内心的骄傲,极传神地表现了他轻视别人的心理活动。
【解析】揣摩词语内涵,一定要根据语句内容、上下文内容、文章的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推断。揣摩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合适的语句概括出来。当然,有原文语句可借用的,也可借用原文语句。这里的“笑”揭示出赫尔墨斯内心的骄傲,表现了他对其余的神的轻视。
6.(1)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必胜的信心。(2)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文中蚊子一共吹了两次喇叭。第一次是在战斗前,它是在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必胜的信心;第二次是胜利后,蚊子得意忘形,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
7.(1)自命不凡(或:妄自尊大) (2)骄兵必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伊索寓言》经典名著的阅读情况。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主题思想等。《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可概括成语为: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可概括成语为:骄兵必败。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B项,表述有误,《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的是动作描写。
1.(1)通达(贵) (2)仁者之用心(不忍) (3)矜于一妇人(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甲乙两文,然后正确翻译全文后可分析作答。根据甲文中“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合”可知此时买臣已经做了太守,这一点从乙文中的“通达”可以得到印证。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这一点与乙文中的“亦仁者之用心也”相同。根据乙文中的“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可完成第三空。
2.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细读甲乙两文,正确翻译后可知,乙文是对甲文中朱买臣的妻子为什么会自缢而死的原因的解释,故选D。
3.(1)离朱而去 (2)被朱收留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细读甲文可知,朱买臣的妻子因为嫌弃朱讴歌于道中,而与他离婚,当朱买臣富贵后看到她窘迫的现状收留了她,她觉得羞愧,就自杀了。据此分析可作答。
4.(1)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2)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了他。(3)羞于被买臣收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乙文中朱买臣的前妻对朱买臣的近侍说的话可知,她羞愧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自己没有看出朱买臣有远大的志向,自己有眼无珠。二是因为自己有眼无珠,离开了朱买臣。三是因为在自己落难时,朱买臣不计前嫌,收留了她。
甲文译文: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恩德。”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就是饿死在沟里罢了,怎么能够得到富贵呢!”朱买臣没办法留住她,就听任她离开了。朱买臣做了太守,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
乙文译文:
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没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让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让她生存,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
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我在朱买臣的跟前做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心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赐给爵位,任用他,让他衣锦还乡,这也达到顶点了。但他从前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下没有处理的事情使他这样吗?亦或是急于求富贵而没有时间考虑呢?依我看来,他只是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就满足了,其他的没有发现能做什么。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