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件(共3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件(共33页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02 23: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2)知道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气泡速度,经历建立图像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
(2)在认识、理解、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动物世界里的速度之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测量速度,认识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
2016年我国刘虹在里约奥运会上20公里竞走夺冠
2016年我国刘虹在里约奥运会上20公里竞走夺冠
2016年王镇在里约奥运会上20公里男子竞走夺冠
2016年博尔特在里约奥运会上以9秒81夺得100米冠军。
2016年博尔特在里约奥运会上以19秒79夺得200米冠军。
我认为,同时测量时间和路程,实验难度大
实验探究 气泡的速度
我认为,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我认为,取相同的时间,测量通过的距离。
实验装置:两端封闭的玻璃管注满水,内有一个小气泡。
实验操作:与同学合作,用停表测时间时,每隔2s在玻璃管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刻度尺测量小气泡通过的路程。
实验探究 气泡的速度
收集证据
时间/s 路程/cm 速度/(cm/s)
0 0
2 10
4 20
6 30
8 40
分析论证
时间/s 路程/cm 速度/(cm/s)
0 0 0
2 10 5
4 20 5
6 30 5
8 40 5
分析论证
0
2
4
6
8
10
10
20
30
40
50
时间/s
路程/cm
运动图像是直线。
分析论证
0
2
4
6
8
10
10
20
30
40
50
时间/s
路程/cm
气泡位置是均匀变化的,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相等。
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分析论证
0
2
4
6
8
10
10
20
30
40
50
时间/s
路程/cm
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气泡做匀速运动,图像是直线。
利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
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玻璃管和气泡的位置。
2.将气泡的位置用光滑曲线连接。得气泡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
3.分析路程——时间图像,物体位置是均匀变化的——直线。
匀速直线运动:在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我们研究问题从最简单的开始。
百米赛跑路程和时间记录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时间/s 路程/m 速度/(m/s)
0 0
3 15
5 35
7 52
9 70
12.5 100
百米赛跑路程和时间记录
时间/s 路程/m 速度/(m/s)
0 0 0
3 15 5
5 35 7
7 52 7.4
9 70 7.8
12.5 100 8
不同时段速度不相等,快慢不同。
百米赛跑路程和时间记录
时间/s 路程/m 速度/(m/s)
0 0 0
3 15 5
5 35 7
7 52 7.4
9 70 7.8
12.5 100 8
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平均速度。
我的收获
1.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用 v=s/t计算速度。
2.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图像法。将实验数据用图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3.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
2012年12月26日,在长沙开往北京的首趟列车G502车内的乘客 。
2012年12月26日7时30分,从长沙开往北京的首趟列车G502准时发车 。
1.李明同学在中考体育考试中跑1000m所用时间为3min20s,求跑步的速度。
2.2016年博尔特在里约奥运会上以19秒79夺得200米冠军。求他跑步的平均速度。
3.2016年我国刘虹在里约奥运会上以1小时28分35秒夺得20公里女子竞走冠军。求她竞走的平均速度。
4.2016年英国法拉赫在里约奥运会上以27分05秒17夺得万米男子长跑冠军。求他跑步的平均速度。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