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学案(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运动的快慢学案(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16 17:0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要 点 讲 解
要点一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 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2. 相同路程,比较运动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3. 不同的路程、不同的时间,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运动的快慢,比值大的运动得快,比值小的运动得慢。
4.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要点二 速度
1.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公式:v=。
4.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1km/h=m/s。可见,1m/s>1km/h。
经典例题1 一辆长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隧道长为________m。
解析: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通过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度。行驶速度v=36km/h=10m/s,由公式v=得s=vt=10m/s×20s=200m。所以隧道长度为200m-10m=190m。
答案:190
点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1)v、s、t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的同一个过程;(2)计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参与计算过程。
要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
(1)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即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和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④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和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都是一条直线。
(2)计算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可以分别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s=vt、t=进行计算。
2. 变速直线运动
(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如实际生活中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
(2)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3)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在公式v=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4)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是对某一段时间而言,速度是对某一个时刻而言。
(5)在s-t图像中,如果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的是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大;如果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v-t图像中,如果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则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经典例题2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7~20s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5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 第1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 经过5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解析:乙车在7~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由图像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答案:B
点拨:在应用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时,首先要清楚纵、横坐标物理量的含义,即是速度-时间图像,还是路程-时间图像。
易错易混警示 不能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
影响速度大小的因素有两个:路程和时间,分析速度大小或变化时要两个因素同时考虑。另外要注意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与时间和路程无关,可以由任何一段路程与对应的时间计算得出,且求得的值是相同的。
经典例题3 下列有关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长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 运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解析:本题易错选为A、B,原因是没有考虑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只根据一个因素判断速度大小是错误的。错选C的原因是忽略了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答案:D
当 堂 检 测
1. 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下列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对
3. 小华同学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 135km/h      B. 168.75km/h C. 2.25m/s D. 2.81m/s

第3题 第4题
4.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5. 如图所示,速度表的读数为 ;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再经过 h能到达南京。
6.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 m,第2s内通过 m,前5s内通过 m,再过4s又通过 m。
7. 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均选填“甲”或“乙”)
8.  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1.5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后,改用2.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某驾驶员想测试车速为90km/h的安全距离。现若汽车正以90km/h的速度在某公路上匀速行驶,该驾驶员突然发现前车(塑料模型车)有紧急情况,经过1s(反应时间)后立即制动刹车,又经过4s滑行60m后车停止,则:
(1)该次测试过程中的安全距离至少是多少米?
(2)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A 2. A 3. C 4. D
5. 100km/h 1.2
6. 20 20 100 80
7. 甲 乙
8. 解:设甲、乙两地距离为s,前半程的速度v1=1.5m/s,后半程的速度v2=2.5m/s,则通过前半程所用的时间t1=,通过后半程所用的时间t2=,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875m/s。
9. 解:(1)汽车的速度v1=90km/h=25m/s,驾驶员的反应距离s1=v1t1=25m/s×1s=25m,该次测试过程中的安全距离至少是s=s1+s2=25m+60m=85m.
(2)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的时间t=t1+t2=1s+4s=5s,汽车的平均速度v===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