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长亭送别
西厢花下,朗月当头,浪子张生揭竿而起,吹起了向古典爱情进攻的号角。张生和莺莺在经历了佛殿相遇、一见钟情、月下吟诗、互通歌曲之后,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直至西厢幽会、两情缱绻,最后长亭送别、海誓山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触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美字体
荒
村
雨
露
宜
眠
早
,
野
店
风
霜
要
起
迟
。
赏美文
简 洁
世界上,许多事物之所以美,大都起因于简洁。一丛兰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有时要比一片茂密的丛林更富情趣。
街头闹市风情万种。然而,三两位老人,一盘茴香豆,几块豆腐干,浅酌低谈的小影,及饮罢在夕阳下挑着鸟笼各自归去的背影,却比那些热烈亮丽的场面更具诗情。
生活中,幸福的人家很多。然而,那些拥有一个简朴的家,拥有一个自己能爱又爱自己的妻子,拥有一两个称得起朋友的人,他们的幸福却更显平实久远。
大千世界,愈美的事物愈接近简洁。真诚是美的,是因为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没有什么弯子。粗茶淡饭最养人,是因为它没有大鱼大肉繁琐的烹炸蒸烤。大丈夫伟岸正直,令人仰慕,也是因为他拿得起、放得下,没有鸡毛蒜皮,没有缠绵悱恻。简洁的爱情之所以能天长地久,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动的愁,没有多余的纠葛和解不开的结。
简洁就是这样,不耀眼,但让人心动。有人认为,简洁是大浪淘沙后在生活的海岸上留下的一份从容和宁静,是踏破铁鞋后心灵深处觅到的一种悟性和智慧,它们代表着成熟和深度,代表着超凡和大器。
生活简洁的人,才能找到心灵深处那最真实的轻松和自由;也只有生活简洁的人,才最容易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1)《长亭送别》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才斑斓的元曲语汇。《西厢记》主要通过穷书生张生和相国家的小姐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提倡婚姻自由和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应用角度] 此素材适用于与“追求爱情”“婚姻自主”“精神解放”“反封建”“轻视功名利禄”“离别”等相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
(2)《长亭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整折戏虽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却有撼人的艺术魅力。那份凄凉缠绵的离别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其实,离愁别绪充盈着整个人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管你向左转,还是向右转,都要面对一个问题——离别。
[应用角度]
(1)正当张生忘情地欣赏莺莺的绰约风姿时,被红娘一眼瞥见,她忙扯起莺莺的素纱长袖,欲往回返。被人欣赏向为美姝丽媛的一大快事。实际上,张生瞧莺莺时那如痴如醉的憨态早被莺莺觑到了。此刻,她仍不嗔不喜,莲步轻移芳径,临去时蓦然回首,向张生投以“秋波一转”……
至美者的“秋波一转”,是天国瑶池里的圣波在人世间的俄而一闪,它仿佛能把世界上的一切曼妙与绚丽都集中于那芳菲一瞬。至美者秋波一转里流泻出的美,与轻佻女郎吊眉眼时所传递出的光,有着云泥之别。至美者秋波一转里所生发的美感,与美学家理论上的美感最为接近,它不包括生理上的快感和经验上的欲感,它是一种像人们崇拜圣母时一样的圣洁的美感。
(节选自《飘逝的绝唱》)
(2)您可知道,因为您的阻挠,使得我的张生吃了多少苦吗?您可知道,多少天里,他夜不能寐,早不能起?那是他爱我爱得痴狂啊!为了见我一面,他一介文弱书生纵身跳下围栏。如此重情重义之人,天下有几人可比。您可以不被他所感动,可是我不能,他的一切都已深深烙印在我心里。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我有危难之际,是谁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救我?唯有张生一人。他对我的情忠贞不渝,他对我的爱天地可鉴……
即使他名落孙山,我依然非他不嫁!即使他家境清贫,我依然非他不嫁!今生,我只愿与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余荫(yìn) 玉骢(cōnɡ)
揾泪(wèn) 张珙(ɡǒnɡ)
B.长吁(xū) 泠泠(línɡ línɡ)
溶溶(rónɡ rónɡ) 惶惶(huānɡ huānɡ)
C.金钏(chuān) 蹙眉(cù)
谂知(shěn) 玉醅(péi)
D.弃掷(zhì) 倩(qiàn)
赓续(ɡēnɡ) 栖迟(xī)
解析:B项,“惶”应读huánɡ;C项,“钏”应读chuàn,“醅”应读pēi;D项,“栖”应读qī。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我们耳濡目染了许多人为的污染现象,深感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环保知识之必要,所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环保问题躲不开、绕不过。
②作为一名军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应时时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永远谨记: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利的克星。
③VR硬件已经可以具备头部、手部、眼睛的追踪能力,甚至可以追踪脚部运动,不过Veeso宣称它的VR头盔可以神气活现地捕捉面部表情。
④此次重污染天气已经是今年的第四轮,但是仍然有一些大企业甚至是央企对按照预案要求的时段实施限产、停产措施置若罔闻,拒不执行。
⑤截至年末,中国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场均电影收入610元,逼近550元收入红线,业内人士预测,电影行业整合在所难免,大规模并购或将出现。
⑥天气转暖,黄河宁夏、内蒙古段的冰封河段涣然冰释,大块的冰凌开始向下游移动,有关部门提醒沿岸群众注意凌汛期的安全。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①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③神气活现:形容非常得意或傲慢的神态。⑥涣然冰释:形容很快解除了疑团或误会。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长亭送别》是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既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也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
B.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C.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D.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自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解析:A项,语序不当,将“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与“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调换位置。B项,表意不明,句子表述有歧义。D项,搭配不当,“养成”与“精神”不能搭配。
答案:C
4.下列各项对有关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案齐眉”用的是孟光的典故。传说,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B.“望夫石”,是一个古代神话,传说有一个妇人天天到山上望夫归来,竟变成了石头。后人用望夫石来比喻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
C.“红泪”一典出自王嘉《拾遗记》,传说薛灵芸选入宫时与父母相别,以玉壶盛泪,壶映出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人遂称女子之泪为“红泪”。
D.“伯劳东去燕西飞”,语出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人常用“劳燕分飞”比喻兄弟姐妹离散。
解析:D项,“劳燕分飞”不是比喻兄弟姐妹离散,而是比喻夫妻离散。
答案:D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牡丹亭·游园(节选)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①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②,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吩咐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③,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④。(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⑤,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处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说明:“游园”是《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杜丽娘受到《诗经·关雎》的启发。在春香的鼓动下,违背父命,私自到后花园赏春。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色,她的青春觉醒了。
【注】 ①乱煞:“缭乱”之意。②炷:zhù,燃烧。沉烟:指沉香,一种香料。③晴丝:在春天晴日常易看见的虫类吐的游丝。④没揣:不料。迤逗:挑逗,引惹。揣、迤,都是当时的口语。菱花:指镜子。彩云:指式样美好的发髻。⑤朝飞暮卷: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这里形容楼阁的壮美。
5.下列对【皂罗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句中前后半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情与景的矛盾,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B.“原来”一词犹如百花园门前的一道屏风,游人经过,顿觉春色扑面,春花斗艳。“红”与“紫”,描绘出鲜花盛开百媚千娇的美,这是一“喜”;而这样的美景“都付于断井颓垣”,这是一“怨”。
C.“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感叹,直接表达了杜丽娘对大好春景的喜爱。
D.这支曲子情深意远,有客观描绘,有主观抒情,情与景水乳交融,是历来传诵的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的名曲。
解析:“对大好春景的喜爱”错,由“奈何”“谁家院”可知杜丽娘此时满怀愁绪。
答案:C
6.从早起到游园回家,杜丽娘的情绪有几个转变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依次为晨起时的怀春怅惘,妆扮时的自惊美艳,游园时的感春自叹,游园后的幽怨惆怅。
7.全篇分为三个过程:游前、游时、游后,贯穿其中使三部分联系起来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部分都源于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源于青春的觉醒、对人生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向往。(正是由于青春觉醒却遭禁锢而产生了无端的愁闷,才希望冲出闺阁樊笼到大自然中“把春情漾”,并为此严妆打扮,正因为妆扮时自惊美艳、自叹“三春好景无人见”,才有游园时对姹紫嫣红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叹息、怨愤,自然而然就有了游园后的无法排遣的愁闷,杜丽娘发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现实中完全无法实现,便转而到梦中和幽冥之境去大胆追求)
三、创新语用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最近网上冒出一句流行语,“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个人而言,好的容貌可以让自己更受欢迎,带来更多好处,但是,__①__,它不是才能,更不是德行。单纯以相貌作为评价标准,会造成人们对主流价值和核心精神品质的忽视。__②__,那样即使你外表不够出众,但你有很高的涵养,或者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这在外貌上会赋予你一种气质和风貌,同样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对公众舆论来说,对美丽的欣赏如果变成纵容,任由浮躁的“看脸”蚕食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那么我们所创造的未来,__③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容貌仅仅是容貌 ②人们更应该注重内在的修炼 ③一定不会那么美丽
9.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不超过40个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漂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抓住“抛”和“羞”重点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答案:(镜头三)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镜头四)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被人远远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
课件34张PPT。第三单元
戏 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