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地表在变化湘教版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地表在变化湘教版 (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3 14: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3单元 地表变化的奥秘地表变迁形成的风景地表在变化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
第一高峰,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
海拔为8844.43米(1976年测量的数据8848米
停止使用),然而现在还在以每年3.2~12.7
毫米的速度长高。 地表在变化 科学发现一:1964年3月中旬,我国登山队第一次
在西藏定日县苏热山海拔4300米的南坡上发现鱼龙化
石,被命名为“喜马拉雅鱼龙”。 科学考察在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
发现了海洋鱼类的化石 鱼类化石海藻化石海螺化石地表在变化 科学发现二:还发现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 地表在变化 喜马拉雅鱼龙全长约10米,重约3吨,外
貌与今天的海豚、鲨鱼很相似。它大约生活在
1.8亿年前的海洋。 地表在变化请依据上述发现和相关资料,大胆猜想:
喜马拉雅山地带原来的情况是怎样的?
本来就是高山吗?
地表在变化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写在空格里。①鱼龙是2.5~1.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
②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
③喜马拉雅山脉地带若干年以前可能是海洋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们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①③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几千年前是什么样子?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万一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是什么原因喜马拉雅山脉会高耸入云?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语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小资料: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推算:
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上升的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大陆的漂移大陆的漂移是怎么一回事?1910年,生病卧床休息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聚精会神地望着墙上的一张世界地图。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地形之间具有交错的关系,特别是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之间,相互对应,简直就可以拼合在一起,此后他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于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理论。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那时还没有大洋,以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1912年由德国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他通过考察、研究,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岩相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特征中,找到大西洋两岸陆地吻合的证据。大约在2亿年前,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长期作用。这块联合古陆开始出现裂缝,并渐渐分离漂移。比重轻的硅铝层陆块,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形成今天人们所见到的海陆分布。 相似的轮廓从这张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总结
地球行成的初期,当地球冷却下来以后,地球的表面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后来的造山运动后形成了陆地和山脉,然后是生命的出现,生命在海里诞生,经过进化后才登上陆地,繁衍演变成诸多的物种,在加上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如日光,风化等作用后形成了现在的地表。改变地表的力量:自然的力量 改变地表的力量:人为的力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