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57张 训练):第四单元15《陈情表》(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57张 训练):第四单元15《陈情表》(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3 20:40:54

文档简介

15 陈情表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李密,在亲情与忠臣之间做着艰难的抉择,最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的乐曲。














赏美文
头顶樱桃树的小鹿
在森林里住着一个猎人。有一次,他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一只美丽的小鹿,可是子弹打光了,于是他顺手把几粒吃剩的樱桃核放进了枪膛。枪响了,头部受伤的小鹿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奇迹就由此发生了。第二年春天,人们惊奇地发现,森林里出现了一只头顶上长着樱桃树的小鹿。樱桃小树在小鹿头顶上茂盛异常。在收获的季节里,小鹿摇落鲜红的樱桃果,把果实分给森林里所有的居民,包括那个射伤它的猎人。小鹿由此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与敬佩。
人生就要像小鹿那样,敢于鼓起直面困难的勇气,把袭来的子弹仔细珍藏,在血和泪的浇灌下让它长大、开花、结果。漫漫人生路,几多风雨,几多坎坷,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要笑着面对挫折和打击,并最终把它们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此外要学小鹿,像它那样以仁慈为怀,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环境。

至真至诚的亲情
“百善孝为先”,《陈情表》一文感人肺腑。李密是一个典型的孝子,晋武帝多次征召,他因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于是上书陈情,辞不赴命,在刘氏久病床榻之时,毅然谢绝了晋武帝的征召而侍在床前,未曾废离。孝是本能,是良心,是美德。敬老、爱老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与义务,孝敬自己的父母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
[应用角度] “亲情”“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孝道”“传统文化”“感恩”“选择”“回报”等。
(1)“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选自《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2)说实话,我刚读《陈情表》的时候,对李密多少是有点鄙视的。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倒好,在旧臣眼里全了忠,在新朝眼里全了孝,还白白拿国家公费将他亲爱的祖母安然送终,最后还“诚实守信”顺时之大流,出仕做官。其心思之缜密,盘算之精妙,俨然像个小人之谋。
但李密的确是个好人,真真正正的好人,他之后在小地方做县令的时候,与诸王据理力争,为百姓谋福,他应该是真正想为天下再做些事的吧。他望眼欲穿,盼朝廷有个人来推荐一下,进入中枢尽展抱负。可是以他不喜欢结交权贵的性格,哪里等得到什么人呀?司马炎利用完他后,也一直没想起他,一直把他撂在那儿。
所以,李密心情不好了,写了首小诗,“恰巧”被司马炎听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正好逮着这个理由,让他“归田”了。那个时候,李密才熬到了汉中太守,貌似才一年。我不禁叹一声:“痴儿啊。”
不过,也许这个时候的晋武帝,才是真正有了怜悯之心的帝王。这个时候的李密,才是真正展现赤子之心的李密吧。
(有删改)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险衅(xìn)   僮仆(bú)    期功强近(jī)
B.洗马(xī) 猥琐(wěi) 茕茕独立(qiónɡ)
C.陨首(yǔn) 逋慢(bū) 终鲜兄弟(xiǎn)
D.矜夸(jīn) 盘桓(huǎn) 宠命优渥(wò)
解析:A项,“仆”应读pú;B项,“洗”应读xiǎn;D项,“桓”应读huán。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背:背弃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缠绕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峻:高大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悯
解析:C项,峻:严厉,严肃。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实为狼狈
D.岂敢盘桓
解析:“盘桓”古今意义一致,均为:徘徊不进的样子。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历职郎署      B.但以刘日薄西山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解析: B、C、D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职”为名词作动词,意为担任。
答案: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我/拜见;B项,介词,比;C项,助词,的;D项,表转折,但是、却。
答案:A
6.下列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A.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B.而刘夙婴疾病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解析:A项是判断句,例句与其他三项是被动句。
答案:A
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夙遭闵凶      B.零丁孤苦
C.常在床蓐 D.犹蒙矜育
解析:A项“闵”通“悯”。B项“零丁”通“伶仃”。C项“蓐”通“褥”
答案:D
8.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作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B.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C.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李密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辞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解析: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并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答案:B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B.妪每谓予曰 每:每次。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
D.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
解析:A项,“往往”的意思是“到处”。
答案:A
10.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先妣尝一至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第一个“先”意思是“以前”,第二个“先”意思是“死去的”;第一个“之”是音节助词,第二个“之”是代词,代它,即笏板。
答案:C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逾庖而宴 B.东犬西吠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解析:B项,“西”,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B
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逸事。
B.本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本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D.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解析:C项,“多可喜”的内容没有。
答案:C
【参考译文】
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室内外小门多设置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对着东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位老婆婆,是侍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她在我家曾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吗?’我在门外一一向你母亲作回答。”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身影,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这不是太像个女孩子了吗?”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牙制的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真叫人忍不住长声号哭啊!
三、创新语用
13.在下面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__①__?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__②_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跟着消失了。之后,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__③__;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②大栌榄树的种子要靠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大栌榄树的种子发芽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 ③如果被证实,则会被采纳
1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就这种现象写一段评论。不少于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分析漫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特征,然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推测漫画所要表达的主旨,进而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点评时要注意客观、深刻。
答案:(示例)孩子已经要上大学,父母却还将其视如婴儿般对待,举家陪读。父母对子女如此关怀备至,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家人住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子女终归是要离开父母的,做父母的也不可能陪孩子一生一世。无尽的爱一旦淹没了孩子的独立,那真是得不偿失。
课件57张PPT。第四单元 
文 言 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