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65张 训练):第四单元18《郑伯克段于鄢》(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65张 训练):第四单元18《郑伯克段于鄢》(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3 20:41:56

文档简介

18 郑伯克段于鄢
古今中外,宫廷内部的斗争,构成了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当然也有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于是我们听到了“只因生在帝王家”的无奈感叹,于是我们看到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经典故事。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手足相残,同室操戈。你们知道哪些皇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温馨的亲情一旦介入野心、占有欲,就会变成残忍的自相残杀。官场险恶,不仅要面对暗算、阴谋和陷阱,还要面对自我本性的异化。权势、利益的冲突是难以用亲情化解的,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因权势导致的兄弟相残的故事。













赏美文
莫让情云遮慧眼
人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睛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惠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大到一国,小至一家,都强调公平。姜氏因为生大儿子庄公时难产而对其产生厌恶之心,私心偏爱小儿子共叔段,这种不公平为后来的祸患埋下了种子。等到了后来,姜氏一心想要另立小儿子,不顾国家大局和大儿子的生死利益。这种不公平激化了兄弟间的矛盾,同样还是这种不公平和对小儿子的纵容,让事情最终不可收场,小儿子逃离国外,姜氏幽居独处。即使最后母子掘泉相见,貌似其乐融融,但母子间的真情,已经被早先的不公平消磨殆尽,只剩下各取所需的虚伪了。
(选自《公平》)
[应用角度] “公平”“亲情”“偏爱”等。
(1)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小儿子叫段。段长得一表人才很受姜氏的疼爱,姜氏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但终未能如愿,姜氏一直怀恨在心。直到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即郑庄公。姜氏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郑庄公都满足她。但姜氏还不知足,煽动段篡位。后被庄公识破后,共叔段被伐出逃,姜氏被庄公赶到颍地,庄公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
姜氏的爱不是关爱而是溺爱,她的这种溺爱,不但没有帮助共叔段健康成长,事业有成,反而最终将自己最爱的小儿子送上了绝路。看来,爱也要有度啊,溺爱只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选自《关爱,不要溺爱》)
(2)宽容是人类永恒的美德,与你为邻,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以柔克刚的力量,是不拘小节的洒脱,是仁慈博大的情怀。战国时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容忍廉颇的狭隘,最终将相言和,威信敌国;三国时曹操当着部属的面,烧毁通敌密信,最终逐鹿中原,成就霸业;清朝高官张英得知家人的院墙纠纷,修书劝诫,最终隔阂消除,成为美谈。学会宽容,懂得感恩,才能彰显人格的魅力,与宽容为邻,我们的人生从此变得更加绚丽。
多读良书,学会宽容,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壮大、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与之为邻,共享阳光?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寤生(wù)      亟请(qì)
虢叔(ɡuó) 不义不暱(nì)
B.遗之(wèi) 祭仲(zhài)
泄泄(xiè) 具卒乘(chénɡ)
C.恶之(wù) 百雉(zhì)
共叔段(ɡōnɡ)
D.施及(yì) 城颍(yǐnɡ)
荥阳(xínɡ) 克段于鄢(yān)
解析:“泄”应读yì,“乘”应读shènɡ。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给,替
②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法度
B.①无生民心 生:使……产生
②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贰:两属
C.①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
②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亲
D.①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恶:讨厌
②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故:原因
解析:A项,“为”是动词,解释为“做、担任”。“度”也是动词,解释为“合乎法度”。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姜氏欲之,焉辟害
B.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C.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解析:A项,“辟”通“避”;B项,“锡”通“赐”;D项,“阙”通“掘”。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寘姜氏于城颍 郑伯克段于鄢
B.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
D.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解析:A项,均为介词,在。B项,第一个为等到;第二个为到达。C项,第一个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为代词,他,代指共叔段。D项,第一个为介词,把;第二个为连词,表承接。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叔完聚,缮甲兵 完聚:聚集(粮草)
B.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弟弟
C.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类:同类的人
D.其是之谓乎 是:这个(意思)
解析:完聚:修治城郭,聚集人民。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都城过百雉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解析:A项,古义:城邑的城墙。今义:京城,京都。B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答案:D
7.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公入而赋
B.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C.今京不度
D.庄公寤生,惊姜氏
解析:D项,“惊”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中“赋”“隧”“度”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请以遗之
B.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D.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解析:B项,为表目的连词,来。A、C、D三项均为介词,把,用。
答案:B
9.下面句子中的“焉”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B.姜氏欲之,焉辟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解析:A、C、D三项中“焉”作兼词;B项,“焉”作疑问代词。
答案:B
10.下列各句中,“请”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请京 B.亟请于武公
C.为之请制 D.臣请事之
解析:D项,“请”是表敬副词,“请允许我”的意思;其他三项是动词,“请求”的意思。
答案:D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亟请于武公 B.君何患焉
C.其是之谓乎 D.姜氏何厌之有
解析:A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 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易其弊衣          弊:破旧
B.女觉,遽反 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
解析:D项,发:挖,打开。
答案:D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两个“因”,都是副词,于是,就。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C项,动词,认为/介词,按照。D项,介词,表被动/动词,充当。
答案:A
14.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母所生女认之……”一句不能表现“后母虐待”。B项,“膳其肉”一句,说鱼肉味道鲜美,不能表现“神奇”。C项,“其轻如毛,履石无声”,说的是鞋子。
答案:D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解析:C项,“洞人”只是哀怜母女,并没有表示“追悔”。
答案:C
【参考译文】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妻子,其中一个妻子死了。有一个女儿叫叶限,从小聪明伶俐,善于淘金,父亲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叶限父亲也死了,叶限被后母刁难,常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叶限曾经捉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于是)悄悄地把它喂养在脸盆里。鱼长得很快,换了好几件器皿,大到盛不下了,就投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叶限得到剩余的食物,总是投入池中喂养它。叶限来到池边,鱼一定会露出头枕在岸边,别的人来,就不再出现。她的后母察觉到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换下了叶限的旧衣服。然后又让叶限到另一个泉眼去打水,来回有上百里路。后母慢慢地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暗藏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那条鱼,鱼露出头来,(后母)趁机砍死了它。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后母把鱼肉烹饪了,味道比寻常的鱼鲜美好多,把鱼的骨头藏在了粪坑里。
过了一天,叶限走到池塘边上,再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劝叶限说:“你不要哭了,你母亲杀死了你的鱼,骨头在粪坑之下,你回去,可以取出鱼骨藏在内室,需要什么只管祈求它,一定会满足你的。”叶限照着他的话做了,吃的穿的用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前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院子里的果子。叶限等后母走远了,也前去(参加洞节),披上翠鸟羽毛编织的衣服,穿上金线做成的鞋子。后母生的女儿认出了叶限,对她母亲说:“这个人很像姐姐啊。”后母也很怀疑,叶限察觉,急忙向回跑,于是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叶限正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是她了。
吴姓的这个洞靠近海岛,岛上有个国家叫陀汗国,兵力强盛,统治着几十座海岛,水面疆域达到几千里。洞人就到陀汗国卖那只鞋子,国王得到了那只鞋,让手下人穿上试试,鞋子比最小的脚都小一寸。于是下令全国的妇人都穿一下,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国王猜测那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鞋子,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道鞋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就认为这只鞋是谁丢在路边的,就到各家各户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有这样的鞋子,抓来报告。找到了叶限,让她穿上那只鞋子才相信。叶限于是披上翠鸟羽衣,穿上金线鞋进见,美得像天上的仙女。这才把所有的事都告诉国王,(陀汗王)带着鱼骨和叶限回国。叶限的后母以及她的女儿随即被飞石打死了,洞里的人可怜她们,就(把她们)埋在石坑里,起了个名叫“懊女冢”。
陀汗国王回国后,封叶限为第一夫人。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祈求鱼骨,(得到了)无数珠宝。过了一年,就不再灵验了。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用一百斛珠宝埋藏它,用金子作为标志,打算到征卒叛乱的时候,就挖出来做军饷。一天晚上,被海潮淹没了。
三、创新语用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互联网与农业的“联姻”,远非开个网上地方馆、点击鼠标接入那般简单。__①__,“互联网+农业”是要把互联网思维引入农业。未来,对于电商进村,我们有着太多的期待,__②__:不应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让农业和农民“头脑发热,一哄而上”,__③__,让互联网能够真正扎根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这也正是新时期“三农”的希望和未来所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准确连贯的能力。根据前后语境,尤其是下文的“未来”来看,第①处应是表达对未来的展望;第②处表示转折,不能仅仅只有期待;第③处呼应上句的“不应怎么样”,应填“而应怎么样”。这一类题目一定要注意每一条横线处的连贯性和与上下文的关联性,没有一个是独立的,必须对整段文字进行分析,然后写出答案。
答案:①从长远发展来看 ②但更要有理性思考 ③而是应该找到适合农业产业特点的发展模式
17.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指出至少三处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犬子即将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他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做心理疏导,鄙校决定于本月20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做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中学高二年级
2017年4月23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犬子”改为“您的孩子”;②“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③“指导”改为“帮助”;④“鄙校”改为“学校”;⑤“不得”改为“请勿”。(改出三处即可)
课件65张PPT。第四单元 
文 言 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