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前前后后》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9-03 08: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比较前后关系的景物,能够概括出物体“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热爱生活,用美术的形式来记录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例举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2.提高学生视觉感受能力.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说说我们自己在班级中坐的位置。你的前面和后面都是谁? 老师的前面是大家,老师的后面是黑板。还有我们在参加校园运动会跑步比赛时,怎么能看出比赛名次?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奥妙呢,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好吗?(板书课题)
二、观察发现
欣赏来自生活的图片。播放一组透视现象的图片。(天空的热气球,乡间小道上两旁的树木,兵马俑,草原上的羊群,海面上的小船) 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排列的? 前面的物体与后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区别? 感受一下,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前前后后的关系,你能说说吗?(近景和远景比较)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在以前的美术课,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呢?举例把一个圆放在另一个圆的后面,就产生了前后的感觉。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前后遮挡关系法,以前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那么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呢?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我们就可以用近大远小的方法表现景物的前前后后。
总结:1、前面的大后面的小(近大远小)2、遮挡。
三、探索·体验
欣赏提升。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景物体现前后的感觉,我们来看一下。与学生共同探讨绘画主题、形式以及绘画的顺序。
1.欣赏画家作品 《拾穗者》(法国 米勒) 画面中近处的人在做什么? 远处的人在做什么?周围有什么景物? (近处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 《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荷兰 霍贝玛) 仔细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有什么变化? 它们真的变小了吗? 画面中的景物消失在哪里?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欣赏学生作品 看一看这些小作者们是通过表现生活中的哪些景象来表达前前后后关系的? 他们都运用了我们所学的哪些方法表现前后关系? 感受同龄人的作品,说出他们的表现手法。学习基本表现方法,为创作做好铺垫。
那现在欣赏完图片之后,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景物可以体现出来前后的感觉的,大家赶紧开动脑筋,看哪个同学能最快的想出来。
四、示范创作
我们在一张画面上该如何表现前后呢,请看老师给大家示范。
1先确定最前面的这个物体,画的大一点。
2确定后面的物体,我画的稍微小一点。
3我在这个大物体后面再画一个,产生遮挡。
作业要求: 请你来表现一副表现前后的作品。题材可以是风景,静物,人物,动物等。运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近大远小或者前后遮挡的关系。画的内容可以简单一点,不要太复杂,注意构图。
也可以用剪贴的方法来制作一幅画。注意三点:1、构图的设计 2、剪刀的正确使用。 3、废纸的有序整理。
创作展评: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绘画主题、形式以及绘画的顺序。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创作点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体现的“前前后后” 哪幅画的画面构图效果最好?
五、收拾与整理
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4. 前前后后
前后关系的物体规律------近大远小
物体之间相互遮挡也能产生前后的感觉------遮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