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3 图形的旋转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3 图形的旋转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03 12: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掌握图形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重点:类比平移与旋转的异同,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教法:教师以“问题情境——自主探索——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得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探索、总结归纳,小组讨论,动手操得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件展示有关的图片: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钟表的指针、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
(二)、 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试一试,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动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下旋转。
(引导学生归纳图形旋转的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情景问题:展示动画,
①请同学们观察动画,点A,线段OA,∠AOB分别转到
了什么位置?
②请找出图中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并指
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点明图形旋转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的概念;让学生及时巩固并理解旋转及其相关概念,并为下面探究旋转的性质作好物质与精神上的准备。
(三)、 实践操作,再探新知
探索得出下列性质: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 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例1: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
(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2)经过20分,分针旋转了多少度?
解:(1)它的旋转中心是钟表的轴心(右图中表盘面的中心位置);
(2)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因此旋转20分,分针旋转的角度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的旋转关系,巩固旋转的性质。(五)、拓展练习,深化提高
1.图案(1)可以看作是一个菱形通过几次旋转得到的?每次旋转了多少角度?

(1) (2)
2、如图(2):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OEFG,且正方形OEFG的顶点O恰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交点。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当正方形OEFG绕点O旋转时,它们的公共部分面积是( )

(六)、回顾反思,知识点归纳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
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⑵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 分层作业,促进发展
课本习题3.4第1,2,3题;观察你周围的生活实际,再寻找几个利用旋转的例子;选做 试一试的第2题。
教学设计反思
本设计力图: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