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化学鲁教版 九年级上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等溶解后,再加5 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然后再加入15 mL水,搅拌,观察现象。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烧杯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20 mL水能完全溶解5 g氯化钠20 mL水未能完全溶解10 g氯化钠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溶物质溶解【结论】 往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颗粒,搅拌后,观察氯化钠颗粒是否溶解。如果溶解了,证明原来不饱和;没有溶解,则证明饱和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讨论现在你会判断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的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了吗?一定温度下,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010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少量固体,搅拌,如果不能溶解则证明是饱和溶液,否则是不饱和溶液。)(能,向上面得到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放入几粒高锰酸钾颗粒,可以看到高锰酸钾固体同样溶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验探究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 ℃10 mL水,在A试管中加入1药匙食盐,在B试管中加入4药匙食盐。A中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少;B中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多。实验探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 ℃的水10 mL,然后分别加入10 g蔗糖和0.2 g熟石灰(氢氧化钙),进行实验并完成表格内容。饱和溶液浓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知道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以及与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的关系。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
(2)某硝酸钾溶液在30 ℃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80 ℃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2.将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蒸发水、降低温度3.20 ℃时,向含有36克NaCl的136克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4克NaCl,振荡,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溶质的质量为____ 克,该溶液为的NaCl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3636饱和4.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可以( )
A.蒸发水,看是否有固体析出
B.降温,看是否有固体析出
C.加入任何一种可溶物,看是否溶解
D.加入原溶质,看是否溶解D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