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形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地球的形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3 10: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不同阶段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结论。理解地球的形状是近似球状的。
2.学生能够运用概括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梳理,并提炼出资料中的结论性观点。学生能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各阶段研究方法的不同。学生能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地球的形状是近似球状的。
3.意识到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认同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体的。
【教学重点】
通过概括法的运用,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法,理解地球的形状是近似球状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收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资料、地球仪、帆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看视频《神州5号》,指导学习方法
1.播放视频.师:同学们!上课开始啊!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从这段视频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交流、总结学习方法:好,同学们,谁能说~说~啊,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2003年10月15日,杨立伟乘坐神州五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火箭。)
3.师:请同学们想想?2003年10月15日这属于什么信息?(时间)杨立伟属于什么信息?(人物)神州五号飞向太空这属于什么信息?(事件)
4.总结:好了,同学们,刚才啊,我们从视频中获得了一些信息。有~时间,有~人物,还有~事件。那么,我们得到信息之后,就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得出一些结论。这啊,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叫资料“分析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资料“分析法”来认识一下地球的形状。(板书:地球的形状)
二、运用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
1.提出要求,分发资料:好了,同学们,老师啊,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呢,都具体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我们啊,就用刚才这种“资料分析法”,把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分析、整理出来,写在这个空表中。这个资料,我们每组一套,一套有5份,我们每个人整理一份。但是呢,每个人整理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一会你们会有个任务,至于任务是什么我先不说,咱们先来学习这些资料,就用“资料分析法”。
2.小组活动. 3.布置任务. 4.师:好,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好,那老师要说任务了。你们每个小组啊,先把每个人整理好的小纸条放在一起,就放在桌面上。然后小组同学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按照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把这些资料排一排顺序?排好后在小纸条的前面标好序号,小组排出一个顺序就可以。 5.小组排序 6.交流汇报,梳理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7.师:同学们,都排好序了?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排序方式向大家展示一下。好,这个小组来。(小组展示)
8.师:其它小组对照着你们的排序,看一看,你们组和他们排的一不一样?
9.师:你们组说说为什么这么排啊?(时间/地球的形状)
10.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不同的时间来了解一下,不同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整理的小纸条拿回来。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哪些同学整理的是古代的资料啊,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课件出示: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50年前后——球体,1519-1522——球体,17世纪末——椭球体,1959——“梨形地球”)
三、提炼不同时期认识地球的方法
1.师:好,孩子们,你们说的时候,老师帮你整理了一下,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是)
2.师:同学们,其实啊!今天我们来看这个表格十分的简单,但是,人类探索地球的真实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因为这么说呢?我们从时间上来看,经历了多少年啊?会不会算啊?(两千多年啊!)
3.师:在这两千多年里,由于不同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不同,因此,人们对地球形状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个时期人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出地球的形状的?如果每个时期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 师:同学们,想好了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古代,同学们,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古代人认识地球方法?(板书:猜想)如果说古代你们想用猜想,那这个阶段你们想用什么来形容?(板书:推理——实践——测量——精确测量)
7.师:好,同学们,我一起来看一看,从古代的猜想到推理,再到实践,测量,以及最后的精确测量。其实这就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科学探索历程。(板书:科学探索历程)
8.师:好,同学们,你认为哪个阶段,对地球的认识最为精确?(1959)为什么?(社会的进步,工具先进,高科技手段)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不同阶段人们都是用什么工具来认识地球形状的?(眼睛,眼睛,船,测量工具,卫星)所以说,这个阶段最为精确。
9.师:同学们,有一句古诗说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老师可以给他改一下“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村”以前的人们,之所以没法客观的认识地球,原因就是他们工具不先进,没法飞出地球。而这个阶段的人们,能够利用先进的工具飞出地球来认识地球,所以最后一个阶段最为精确。
四、模拟实验,理解地球的形状
1.强调人物,引发思考:同学们,在人类探索的漫长过程中,老师想重点说说这两个人,麦哲伦和亚里士多德。首先老师想说说麦哲伦,为什么要说麦哲伦?因为他的航行是一个具有里程牌意义的事件。在当时,麦哲伦出发时,整个船队有5艘船和234个人,途中他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回来时只剩下了一艘船和18个人。麦哲伦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地科学道理,就是科学研究必须要用实践来说话。那么,我们想想麦哲伦为什么敢这么冒险呢?原因就是他十分的坚信亚里士多德的推理。而亚里士多德就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推理了出地球的形状。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你们注意过吗?
2.全班交流。 3.交流帆船进出港现象的依据。
4.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帆船进出港吗?谁能说说帆船进出港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如果地球是平的会是什么样的?同学们,真的像我们说的这样吗?咱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好不好?
5.明确实验要求。
6.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给大家读读,这个实验怎么做?
7.师:不错,在做之前,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老师再提示两点要注意的。一是观察的同学,视线要和地球仪的顶端平视,二是负责开船的人要慢一点。三是,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最快,做好后交流一下,然后把器材放到前面来。好,下面请组长到前面来拿实验材料。
8.分组实验。
9.交流.
10.师:同学们,做完了吗?这个现象能说明地球的形状吗?(能)
五、总结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到现在,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板书:近似于球体)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地球的资料啊?(资料分析法)
2.出示“嫦娥一号”拍摄地球图片.
3.师: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不能亲眼看到地球的形状。但此时此刻,月球上就有我们的眼睛,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嫦娥二号。看,这就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地球,非常的美丽。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有机会能飞向太空,亲眼看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形状
近似于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