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脸学校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开学测试(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脸学校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开学测试(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3 14: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杭州市文海实脸学校2019学年九年级科学暑期返校测试
(总分:120 时间:60分钟)
试卷中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I O-16 C-12 Al-27 Cu-64 Na-23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互联网用上Hg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B.用工业石蜻等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月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3、下列有关硫酸铜的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中的钢高子是重金属离子,能使动物蛋白交性凝固,因此可以用来杀菌
B.白色硫酸铜粉末能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品体,因此硫酸铜品体可以用来检验水的存在
C白色碗酸钢粉末能与水反应生成荒色的硫酸铜品体,因此可以用碗酸铜粉末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
D.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因此如果不慎误服硫酸铜会引起人的中毒
4、现有甲:M(0H)2:M2++20H-:乙:MY=H++Y-:丙:MC13=M3++3Cl-:丁:KHSO4=K++H++SO42-四个电离方程式(其中M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判断,属于酸类的是( )
A、 M(0H)2 B、MY C、MC13 D、 KHSO4
5、下列物质和盐能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的是( )
A、Fe B、Mg C、CU(OH)2 D、 Fe (OH)2
6、贝亮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7.下列物质的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熟石灰、消石灰、CaO贝壳 B.铁锈、氢氧化铁、Fe(0H)3
C.烧碱、苛性钠、NaOH D.生石灰、石灰石、CaCO3
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9、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碳酸质量增加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10、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渐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中溶液pH值变化如下图,则符合这种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
11、据新闻报道,今年4月,一辆运输浓盐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露闹市,经喷水和散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的做法解释错误的是( )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的酸性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D.喷水是尽快把盐敢冲进下水道
12.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13.下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0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 乙:稀盐酸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1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于20世纪40年代就成功研制出
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H2O+NH3+C02= NH4HC03 (2) NH4HC03+NaCl=NaHC03+NH4CI
(3)2 NaHCO3===Na2C03+H20+CO2 ,该制碱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5.如右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
/
16.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
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吸金球”是装入一些
“吸金”物质的纱袋.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
盐溶液中的金.据上所述,“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 )
A、活性炭(C) B、铁屑(Fe)
C..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3) D.胆矾(CuSO4.5H20)
17.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现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
B.铁跟销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
C.镁投入稍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 AgNO3+Mg=Mg(NO3)2+2Ag
D.限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
18.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关系(a、b是并列失系,分别包含c、)的是( )
/
19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下图并判断下面推理合理的是( )
①反应速率:Mg>Fe>Zn
②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
③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
④反应后溶浪溶质质量分数:Mg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20.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
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
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爹加反应的锌粉质量
分别为m1和m2则m1>mz
二、填空题.(共20分)
21.(6分)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飞.硫酸c.熟石灰d.硫酸铜e.纯碱f.食盐.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f)填空(不得重复)
(1)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 (2)常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3)在日常生活中用做调味剂的是 (4)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5)农业上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6)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
22.(4分)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科学”。请回答
(1)若A是一种指示剂,则试剂A的名称是
(2)若X是稀盐酸,B是红色的化物,则B的化学式
(3)若Х是稀硫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5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3,FeCI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最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1)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定不含有
(2)写出步骤2中发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24.(5分)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X)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回答下面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_ 元素。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了一会儿,
观察到的现象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5(10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
小明同学通过图1所示的实验,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小明同学在一定体积的10%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10%的盐酸,并用温度计测出了温度变化情况(如右表所示),根据右表数据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
小明同学通过图2所示的实验,也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若用固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则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等于”)上述热量
26.(12分)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他意外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稀硫酸反应放出的气泡速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小明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H+浓度相同的盐酸、硫酸中,只是所含 不同。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C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对反应无影响。
②Cl-对反应无影响,S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③C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组别
铝片
5ml酸
添加少量某种试剂
实验现象
结论
1
1g
盐酸
Na2SO4
无明显变化
和 离子对反应无影响
2
1g
硫酸
NaCl
明显加快
( )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针对上述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请将表格中的空格补充
上述猜想是成立的
若将第2组实验中添加的实际NaCl改成HCl气体,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请说明理由
27.(10分)如图为教材中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Ⅰ.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装好药品,先通一会儿CO,再点燃酒精喷灯;
Ⅲ.实验结束,先撤去酒精喷灯,继续同CO直至玻璃管冷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看到A处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说明Fe2O3转化为 (填化学式),
B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Ⅲ先撤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3)盛满石灰水的B装置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有下列说法:
①收集多余的CO ②检验并吸收反应生成CO2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 和②
28.(8分)在做锌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时,小丽同学发现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先变快后变慢。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化学反应的快慢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分三次取足量的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粒进行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与 、 有关。
同学们发现第3次实验过程中总是开始阶段产生的气泡逐渐变快,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慢至停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阶段产生气泡变快的决定因素是
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
29.(6分)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求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
30.(6分)高炉炼钢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500吨含Fe2O380%的赤铁矿在高炉内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
31.(8分)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公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1)小柯放置被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防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 。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
(2)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1.9克铝箔样品与50.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2AI+6HCI=2AICI3+H2↑),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7克。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最分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