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6课戊戌变法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甲午
中日
战争
影响①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④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掀起“实业救国”的潮流复习旧知学习目标2.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1.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第6课 戊戌变法(wù xū)一:序幕二:发展三:高潮四:结局构建本课知识体系戊戌变法1.时间:
2.背景:
3.领导人:
4.核心内容:
5.在位皇帝:
6.意义:第一幕:公车上书——揭序幕1.时间:
2.背景:
3.领导人:
4.核心内容:
5.在位皇帝:
6.意义:第一幕:公车上书——揭序幕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民族危机。康有为和梁启超。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光绪帝。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第一幕:公车上书——揭序幕 康有为
(1858_1927) 梁启超
(1873_1929)人物扫描广东南海人
熟读经史
两次游历
宣传维新变法
创办万木草堂广东新会人
“神童”之誉
11岁中秀才
16岁中举人
18岁入万木草堂
任《时务报》主笔第一幕:公车上书——揭序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穿越时空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假如你是当时在京参加考试举人,你会冒着“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在上书上签字吗?第一幕:公车上书——揭序幕第二幕:组会办报——求发展组织学会强学会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的形成。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强学会旧址创办报刊康有为、梁启超把《万国公报》从第46期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第二幕:组会办报,求发展人物扫描第二幕:组会办报,求发展 严复
(1854_1921)福建侯官人
曾就读于福州船政局
留学英国
发表过一系列政论文章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天演论》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国闻报强学会中外纪闻南学会时务报强学会兴儒会农学会蜀学堂励学斋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严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第三幕:危机局面——筹变法危局1.时间:2.开始标志 :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第四幕:百日维新——掀高潮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3.内容:3.内容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第四幕:百日维新——掀高潮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维新派
第四幕:百日维新——掀高潮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角色体验第四幕:百日维新——掀高潮维新派人士 封建官僚 新兴的商人、工厂主 读书人请同学们站在下面四个角色的立场上,谈谈百日维新对你的影响?第四幕:百日维新——掀高潮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有利于具有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有利于军事的强大。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变法的性质:
材料一: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二年可以自立,以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康南海 自编年谱》光绪二十四年四月
第五幕:戊戌政变——终落幕 问题:变法太过激进、操之过急、难以实现。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维新派存在什么问题?百日维新 变法内容触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身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他们决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来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人士。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第四幕:百日维新——掀高潮袁世凯 维新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结果第五幕:戊戌政变——终落幕 谭嗣同秘访袁世凯1898年9月18日夜......结果谭劝袁说:“1、包围颐和园。2、杀死荣禄。
而他自己(谭)负责派刺客去干掉那个”老朽“(慈禧皇太后),袁世凯巧妙回避任何承诺,告诫谭行动不要过于仓促。第五幕:戊戌政变——终落幕 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第五幕:戊戌政变——终落幕 戊戌六君子第五幕:戊戌政变——终落幕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第五幕:戊戌政变——终落幕
矢志报国、舍生取义的 爱国精神探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科学精神敢于担当、敢于变革的创新精神“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著有《仁学》,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意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依据材料,你认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时务报》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少年中国说》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两年后,也就是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兴起:发展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领导阶级和派别:领导人:变法的性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维新变法结果: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课堂小结失败(2019·湖南益阳)8.戊戌政变后,除下列哪项措施外,各项变法措施均随之被取缔?( )
A.奖励创造发明 B.改科举,废八股
C.取消旗人特权 D.设立京师大学堂
(2019·江苏泰州)35.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一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2019·江苏盐城)6.“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基于这一认识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 )
A.政治制度 B.科学技术
C.思想文化 D.生活方式
(2019·山东济宁)9.“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DBA B(2019·山东青岛)17.“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2019·四川德阳)15.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BB(2019·四川广安)3.《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
A.严复 B.邓世昌 C.梁启超 D.康有为
(2019·四川内江)4.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2019·湖北宜昌)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线!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BAB(2019·新疆)4.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2019·吉林长春)4.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2019·云南)7.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ADB(2019·广西柳州)3.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2019·江苏镇江)7.“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湖南张家界)10.献身变法,临刑时激昂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仁人志士是( )
A.左宗棠 B.谭嗣同
C.黄兴 D.宋教仁C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