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山居秋暝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1山居秋暝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3 21: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及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差异,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掌握“言—象—意”的诗歌阅读方法,品读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了解王维的思想及其诗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人独特的心性。
2.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与生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性情与心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对比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平台、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以王维的诗歌《使至塞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入新课)
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1.齐读诗歌,说说朗读诗歌的直观体验。
【示例】舒畅、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2.从体裁来看,这首诗属于什么诗?
【明确】属于律诗。
◇追问:律诗有什么特点?试着将《迢迢牵牛星》与本诗进行比较,说说律诗的特点。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示例】(1)押韵。押韵严格。押韵可以使诗歌音韵和谐。(2)平仄。平仄可以使诗歌产生一定的节奏。(3)对仗。四联八句,中间两联要求对仗,首尾两联不作要求。
3.学生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三、美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境美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什么诗?
2.自读诗歌,谈谈你读诗歌时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王维诗歌的特点:诗中有画
3.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诗歌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示例】空寂、空旷、宁静、清幽、恬淡、生动、温馨、和谐、自然
4.尝试调整诗句的词语顺序,再与原句比较,说说有何差异?
【示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①新雨后空山,晚来天气秋。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①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②松间明月照,石上清泉流。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①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②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③归浣女竹喧,下渔舟莲动。
(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芳随意歇,王孙自可留。
(从诗意、押韵、平仄、认知规律等分析)
四、品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美
1.透过王维眼中的景象,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境和性情?
【示例】空明、恬淡、超脱、高洁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诗歌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想法、恬然自适的心境。
3.比较阅读,分析王维与孟浩然的感情的异同及其原因。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示例】(1)同:①表达了隐逸的情怀。(2)异:孟浩然的诗歌流露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前人评价“气象清远,心悰孤寂”);王维的诗歌表现出洞彻灵明的心性和恬然超脱的心境。(3)原因:思想、经历等不同
五、课堂小结,巩固诗歌鉴赏方法
美国诗人费罗斯特说过:“一首完美的诗,应该是感情找到了思想,思想找到了文字……始于喜悦,终于智慧。”王维以精炼的字句,描绘了宁静和谐的山水田园风光,彰显了独立的个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份率性,那份自然,传递的恰是人生的智慧!
六、课后练习
针对《山居秋暝》写200字左右的评价文字。
【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
眼中景 景中人
恬然超脱的心境
清幽明净的风光 隐居山林的心愿
纯洁美好的生活 空明洞彻的心性
率性自然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