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轴对称图形 提优测试卷(含图片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轴对称图形 提优测试卷(含图片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03 23:19:49

文档简介

第2章提优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如图是一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黑球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经白球撞击后沿箭头方向运动,经桌边反弹最后进入的球洞的序号是 ( )
A.① B.② C.⑤ D.⑥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5cm和2cm,那么它的周长是 ( )
A.7 cm B.9 cm C.9cm或12cm D.12 cm
4.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O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OE∥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
A.7 B.6 C.5 D.4
5.如图,在△ABC中,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若∠PAQ=40°,则∠BAC的度数是( )
A.140° B.110° C.100° D.70°
6.如图,在△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BF= EF B. DE=EF C.∠EFC=45° D.∠BEF=∠CBE

7.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点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点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 ( )
A. B. C. D.
8.如图,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当△APQ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为顶角)时,运动的时间是 ( )
A.2.5s B.3s C.3.5s D.4s

9.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与正方形DEFG重叠,其中D,E两点分别在边AB,BC上,且BD=BE.若AB=6,DE=2,则△EFC的面积为 ( )
A.1 B.2 C. D.4
10.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 )
A.4 B.5 C.6 D.7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和10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_cm.
12.如图,在△ABC中,∠C=31°,∠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如果DE垂直平分BC,那么∠A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DE⊥AB于点E,BF⊥AC于点F,DE=3cm,则BF=____________cm.
14.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南北向的公路上有一点A,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点B,若要在南北向的公路上确定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最多能确定____________个.

16.如图,∠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若AB=6,AC=3,则BE=___________.
17.如图,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若∠BAC=82°,则∠OBC=_______.
18.如图,在△ABC中,AB=AC=5,BC=6,∠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且AD=4,点M,N分别是边AD和AB上的动点,连接BM,MN,则BM+M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用直尺和圆规在△ABC内作点P,使得PA=PB,且点P到边AB,AC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0.(9分)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A,B,C都在格点上.
(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A1B1C1;
(2)在直线上找出一点P,使得的值最大,该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画图痕迹并标上字母P)
(3)在正方形网格中存在_____________个格点,使得该格点与B,C两点构成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第20题 第21题
21.(7分)如图,∠ABC=∠ADC=90°,E是AC的中点.
(1)求证:△BED是等腰三角形;
(2)若△BED是等边三角形,求∠DAB的度数.






22.(8分)如图,已知BD平分∠ABC,AB=AD,DE⊥AB,垂足为E.
(1)求证:AD∥BC;
(2)①若DE=6cm,求点D到BC的距离;
②当∠ABD=35°,∠DAC=2∠ABD时,求∠BAC的度数.










(8分)在小学,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90°,每条边都相等.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直线AQ,且∠QAD=30°,点D关于直线AQ的对称点为E,连接DE,BE,DE交AQ于点G,BE交AQ于点F.求∠ABE,∠BED的度数.





24.(8分)在等边三角形ABC中.
(1)如图①,P,Q是边BC上两点,AP=AQ,∠BAP=20°,求∠AQB的度数
(2)点P,Q是边BC上的两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点P在点Q的左侧,且AP=AQ.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M,连接AM,PM.
①依题意将图②补全;
②小茹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PA=PM.小茹把这个猜想与
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要证PA=PM,只需证△APM是等边三角形;
想法2:在BA上取一点N,使得BN=BP,要证PA=PM,只需证△ANP≌△PCM;
想法3:将线段BP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K,要证PA=PM,只需证PA=CK,,PM=CK;
……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茹证明PA=PM.(一种方法即可)



(l)×75徽欢美推,第n个三角形申以A为顶点的
8.D解析:设运动时间为ts因为△APQ是寻三角形,
且∠A为顶角,所以AP=AQ归题意,得AP=(20
3r)cm,AQ=2tcm,所以203r=2r,解得
9B解析:作FM⊥BC于点M因为△ABC是等边三角
形,所以∠B=60°,BC=AB=6.又BD=BE,所以
△B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ED=60°,BE=DE=2
因为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所以EF=DE=2,
∠DEF=90°所以∠FEM=30°所以FM=÷EF=1,
ECa BC-BE=6
2-4所以Sm-1 ECXFM
第2章提优测试卷
X4X1=2
1.D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
10.D解析: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
2.A解析抓住球的远动线路与亲边沿的夹角保神相等,
点D,则△BCD是等腰三角形;以点A为国心,AC长
在图中画图即可看出
为径画弧,交AB于点E,则△ACE是等腰三角形;
3.D解析:由题意,得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5cm或
以点C为国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
2cm当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5cm时,等腰三
点F,G,则△BCF和△BCG都是等腰三角形;作AB
的三边长分为5cm,5cm,2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美
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H则△ABH是等腰三角
系,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5+2=12(cm);当等
形;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K,则△BCK和
腰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2cm时,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
△ACK都是等腰三角形故等腰三角最多有7个
分到为5cm,2cm,2cm,因为5>2+2,所以此情况不
22或26解析:由题意,得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
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吴系构不成三角形所以等腰三角
长为6cm或10cm当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cm
形的周长为12cm
6cm;10cm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则这个等腰
4.A解析:等腰三角形分别有△ABC,△AOB,△AOC
三角形的周长为22cm;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BOc,△BDO,△COE,△DOE
6cm;10cm,10cm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美系,则这
5.B解析:因为∠PAQ=40°,所以∠APQ+∠AQP=
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
180°-∠PAQ=140∵因为MP,NQ分别垂直平分AB,
长是22cm或26cm
AC,所以BP=AP,AQ=Q所以∠B=∠BAP,∠C=12.87解析:国为DE番直平分BC,所以DB=DC
∠CAQ又∠APQ,∠AQP分别为△ABP,△AQC的外
所以∠DBC=∠C=31因为BD平分∠ABC,所以
∠ABC=2∠DBC=62所以∠A=180°-∠ABC
角,所以∠B+∠C=(∠APQ+∠AQP)=70°所以
∠C=180°-62-31°=87°
∠BAC=180°-(∠B+∠C)=110
13.6解析:因为AB=AC,AD⊥BC,所以BD=CD所
6.B解析:因为AB=AC,AF⊥BC,所以F为BC的中
以S△A=2S△Am,所以AC·BF=2×AB,DE
点圆为BE⊥AC,所以EF=立BC=BF=FC故A正
所以BF=2DE=6
确又DE立平分AB,斯以EB=EA,斯以△ABE为1456°解析:由AD∥BC,得∠DAC=∠ACB=68由
等》°9--075.圆为FE-PC,斯以
角三角形,所以∠BAC=45:,所以∠C
角平分戴,得∠MAc=∠DAC=34由鲁直平分
得EF⊥AC,献∠a=90°-34-56
∠EFC=180-2∠C=180·-135-45C正确圆为15.4解析:以AB为录多有3个点以AB为底有
BF=EF,所以∠BEF=∠CBE,故D正确,所以不正确
1个,故录多4个
16.15解析:由是念,得△ADF≌△ADE,则AF=AE,
DF=DE连换CD,DB所以CD=BD斯以△DCF≌
7.C解析:在第1个三角形中,∠BA1C
△DBE故CF=BE所以AB-BE=AC+CF,即6-
BE=3+BE,解得BE=1.5.
75°在第2个三角形中,∠DAA:=2=方×75在17.8°解析:接OA因为∠BAC=82,所以∠ABC+
X75
∠ACB=180-82=98°因为AB,AC的鲁直平分
第3个三角形中,∠EA:A:=
X75
交于点O,所以OB=OA,OC=OA,所以∠OBA
∠OAB,∠OAC=∠OCA.所以∠OBA+∠O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