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一、原始农业的产生 1、时间:距今约1万年 2、产生:4、意义:我们的祖先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 3、考古发现:南稻北粟的格局
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植物的生长。
在漫长的生存实践中,先民发现植物籽粒能够发芽、结果的现 象,并尝试种植,还将一时吃不完的野兽圈养起来,就这样原始农业产生了。
北方(黄河流域)栽培粟 距今约8000年
南方(长江流域)栽培稻 距今约10000年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河姆渡人(1)地点和距今年代浙江余姚(南方) 距今约7000多年(2)生产和生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
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居住区高于地面,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御猛兽虫蛇的侵害。这种房屋适合于气候温暖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你从河姆渡居民房屋示意图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多角沿釜(炊具
相当于现在的锅) 河姆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在湖泊和沼
泽边种植水稻。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炭化稻谷、稻叶
和稻杆的堆积。石磨盘和石球
(稻谷加工)出土炭化稻谷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活地点:生活年代:陕西西安半坡(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1、他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工具?
2、他们的主食和辅食都有什么?你认为他们的食物来源都有哪些?
3、他们的居住条件怎样?
4、他们还会制作什么手工制品吗?
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居民坡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
使用磨制石器和
骨器进行生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展品2号 动脑筋: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思考:半坡的房子与河姆渡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自然条件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
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鱼纹彩盆 半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畜牲业方面表现)。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骨锥、纺轮的出土说明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手工业方面表现),专门用来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在红底上绘各种生动图案,美观实用。有些还有刻画符号。(汲水器)
尖底陶瓶陶纺轮骨锥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约7000年前
今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骨器、磨制石器
水稻
水牛、猪、狗等
制作陶器(黑陶)
干栏式房屋约6000年前
今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
粟、麻、蔬菜等
猪、狗、羊、牛、鸡
织麻、制作陶器(彩陶)
半地穴式房屋17一、选择题
1.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元谋人
2.央视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3》想到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去采风,你会推荐他们去哪里?(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C D C 183.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4.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河姆渡原始农耕文明体现的是( )
A.黄河流域农耕文明 B.淮河流域农耕文明
C.长江流域农耕文明 D.珠江流域农耕文明c C 5.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D6、下列各项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京人 ②河姆渡人 ③山顶洞人 ④半坡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AA21(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的“彩陶”。粟。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即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