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3 21: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复习旧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祭祀黄帝大典祭祀炎帝大典一、炎黄联盟  大约五六千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东方,蚩(chī)尤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历史传说时期
地域示意图课堂导学炎 帝黄帝蚩尤炎帝(神农氏)像  传说炎帝姓姜,他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炎帝还发明了陶器。最广为传颂的事迹是炎帝为了治病救人,遍尝百草,发现了许多治病的药物,最终因误服毒草而逝。炎帝 传说黄帝姓公孙,称轩辕氏。黄帝是传说中历法的创立者,他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黄帝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传说铜器、车船也是黄帝发明的。蚩尤 中国神话传说中上古东方九黎族部落
首领,又传为主兵之神。
黄帝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大战于涿鹿
之野。据说蚩尤作战时能呼风唤雨,制作大
雾,令黄帝兵迷失方向,不能战胜。后来黄
帝发明了指南车,能在大雾中辨明方向,才
将蚩尤战败擒杀。蚩尤死后,升天为星宿。
蚩尤活动于今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北部
地区。传说部分九黎族在蚩尤被战败之后,
南下与土著苗蛮所属部落杂居融合在一起。
因此,又称蚩尤是南方苗瑶民族的祖先。  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阪泉之战,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黄炎联盟。阪泉之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征战蚩尤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为联盟后,实力更加强大。后来,蚩尤带领他的部落不断向西发展,黄帝率领各部落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蚩尤战败被杀。黄炎联盟得到更大发展,黄帝的地位更加提高。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黄炎联盟华夏族汉族炎帝蚩尤其他部落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交往、交流、交融汉族的由来
发明农具,教民农耕
发明医药
1、炎帝的贡献概括炎帝的贡献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部下仓颉造字2、传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妻子嫘祖养蚕织布造船制造兵器制造指南车观察出天文星座建造宫室部下女娲作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1、黄炎结盟,形成 日后的华夏族
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帝时期2、发明创造,为日
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2015黄帝陵祭祖大典盛况空前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找一找:传说中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乐器琴瑟具有天文历法知识 学习
与探究 这些传说哪些是可信的?(用你学过的知识举例证明)
半坡陶埙半坡陶器自主学习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者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传说≠历史事实尧舜禹的禅让尧舜禹禅让:传位传位尧舜禹原始社会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的特点:
1、首领没有特权,是贤德之人
2、通过部落联盟民主推选大禹治水方法: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手 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尊称: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成为“大禹”中华民族人文祖,
炎帝黄帝史册驻,
炎黄二部战而合,
逐渐形成华夏族。
黄帝之后尧舜禹,
尧舜禅让贤君出,
洪水泛滥英雄赴,
大禹治水传万古。课堂小结
中考链接A A2.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黄帝 B.禹 C.启 D.汤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6.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该人物是指( )
A.炎帝????????????B.黄帝 C.尧???????????????????D.舜B7.人们在浙江绍兴建有一座著名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治理水患,造福人类
B.品德高尚,让位给尧
C.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D.发明耒耜,教民农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