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1.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等史实。
2. 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以及意义,《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
这幅浮雕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它在哪里?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一幅金田起义的浮雕,它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小组活动探究:起义背景
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横征暴敛,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小组讨论:金田爆发起义的过程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进军永安
/
1844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拜上帝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太平军不久进军永安,经过战斗,太平军攻占了江宁(南京)。
拜上帝教的基本教义为:一、“上帝是唯一的神;耶稣和洪秀全都是上帝的儿子,是救世主”;清政府是伊甸园里毒蛇的化身——阎罗妖。二、拜上帝教的天堂是“人人平等、处处平均、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天国。这种意愿既是中国农民阶级千百年来的固有诉求,又是对现实政治经济的强烈反应,因而具有极大吸引力。
二、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战斗
小组合作探究:太平天国的战斗历程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2月,永安封王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3月,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进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西征胜利,达到军事上的全盛。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7年,进入后期防御战时期。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2、《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土地分配问题。
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政治制度确认了君主政体,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权组织体系
婚姻制度内容:宣布废除封建买卖婚姻,主张“凡天下婚姻不论财”。
小组合作探究: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1.对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否定是《天朝田亩制度》的根本性质
2、《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错误的外壳与其为资本主义因素开辟道路的内核
3.必须历史地评价农民平均主义的历史作用
三、天京陷落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降者。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但分散在长江南北各个战场上的数十万太平军,仍英勇顽强地抗击清军的进攻。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走向失败。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农民阶级,他们借助宗教迷信发动群众,并深受其影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他们也提不出切实可行的纲领;他们在思想上无法跳出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统治集团日益腐化,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作为小生产者,有一定的保守性,战略性的失误使其错失了攻取北京的有利时机。总之,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其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课堂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农民家庭出身的洪秀全在科考失意后毅然走上反清道路,以宗教为手段发起了长达十四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鲜明的反封建反侵略的特点,将农民起义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建设“人间天国”的美好理想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的炮火中被炸的粉碎。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