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四首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诗歌学习和欣赏,培养起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方面的修养。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律诗、乐府诗等一般的诗歌常识。
2、提高自己对古代诗歌方面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在诵读、品味中,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学习《天净沙 秋思》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文体知识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
3、背景链接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三、初读,颂秋词
1、读准字音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 视频朗读
3、 读准节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 声情并茂,自由美读
5、 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四、美读,赏秋景
1、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凄婉、哀伤、悲凉
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
3、悲凉、哀伤、伤感的秋思,你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是哪些文字传递给你的?让你联想起来怎样的画面?
1)枯藤老树:马致远看到的是枯藤,枯藤干枯,没有生命力,给人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老树给人一种垂死的感觉。
2)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再怎么好,接下来也要落下去了,坠入黄昏了,夕阳西下,暮色将到,营造一种哀愁的氛围,给人哀伤之情。
3)瘦马: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渲染了一种凄凉之情。
4)昏鸦:昏鸦即傍晚的乌鸦,给人苍凉的感受。黄昏时候,一只乌鸦或几只乌鸦在――稀稀落落地飞过,或停在树上,给人清冷的感觉。倦鸟归巢,这个断肠人呀还在天涯飘零着。饥晫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这就是一种秋意呀!
5)古道:古道迢迢人迹稀,和他描绘的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是崎岖、蜿蜒的古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迹罕至,倍感荒凉。这时候的断肠人真的会因此而感到更加悲痛和凄凉了。
6)西风:西风即秋风,它吹落了树叶,吹黄了小草,吹在人的身上是凉飕飕的,是萧瑟的。这时候断肠人和他的瘦马,在夕阳西下的环境下,在枯藤老树昏鸦的背景中,再加上这凉飕飕的秋风,就更感孤独凄凉了。
4、刚才我们体会到的都是那悲悲切切的秋境,有一句却描写了一个惬意、温暖的场景,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看到的充满生机的美好温馨的地方,但人有我无,人家有家可以归而我无家可回,真是可怜!
这样的景和作者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勾起了游子思家的急切心情。
衬托(反衬)。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乐景写愁使愁更愁,使情更伤!
5、哪句话是画龙点睛之笔?
“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作者伤心欲绝的感情,作者因为思念家乡因而伤心欲绝。
6、品味“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这是全诗的主旨句。“断肠人”的意思是说:因悲伤、思念等让人纠结的情感而断肠,这种情感是会让人产生无尽的痛苦之情的。本来已是“断肠人”的诗人,又流落天涯,漂泊不定,生活无着,真是苦上加苦呀!用这样一个句子结尾,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使人读来愁肠百结,不禁唏嘘!
7、这首小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一个羁旅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凄凉愁苦之感。
小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失为千古绝唱。全曲只用了短短28个字,刻画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一连排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四句话,不用任何动作作支撑,只分别列出十个名词,就完整地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图画,画面凄苦悲凉,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五、比读,析秋情
对比阅读《次北固山下》:
话题一:两首诗歌中各写了哪些景物?作者赋予这些景物什么特点?
话题二: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次北固山下》青山、行舟、潮水、海日、归雁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思念家乡的情感”
相同点: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
不同点: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他在异地他乡的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的表现出沦落人的孤寂之情。
六、延读,绘秋景
1、展开想象,用散文化、诗画般的语言,把《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夕阳已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无奈地看着这无精打采的人间。
一抹余晖暗淡地斜洒在枝桠斑驳的老树的枝头。枯藤缠绕着老树,树上的乌鸦,发出几声凄凉的哀鸣,划破黄昏的寂寥,斜阳为乌鸦黑亮的羽翼镀上一层金黄。
潺潺的流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还映出几处人家。一座小石桥静静地站在流水上,像一个老态龙钟的百岁老人,再也经不起岁月的践踏了。
古道漫漫,西风凛冽。路,看不到尽头。在这荒凉古道上,我骑着马,缓缓地行进。几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那匹马,经过岁月无情的洗礼,早已骨瘦如柴。经过多年的流浪,它和我都已疲惫不堪。
此时,夕阳正西沉,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我,却仍在外漂泊未归,独自一人浪迹天涯海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悲凉。
2、选取10种意象来表达你的忧伤(喜悦)心情,按照《天净沙》的曲调填写一首小令。
参考场景:在操场上,教室里,回家的路上,乡间小路上,公园里……
结束语:
秋思之美,美在意境,美在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孩子们,也许现在的大家对故乡还没有特别的感悟,但有一天,你们背上了行囊,走向了远方,寻找属于大家自己的世界。你会发现,无论这世间多么繁华,都比不上家人欢聚时刻的热闹;无论走过的旅途有多么美丽,你,最喜爱的还是那条归家的小路。所以,孩子们,请珍视我们现在的点点滴滴。因为,若干年后,在那个秋风拂过瞬间或是月亮升起的夜晚,这些往事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伤痛与甜蜜。
七、中考链接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明净,温馨的画面,与游子心境相合。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天涯漂泊的辛劳悲苦。
D、这首小令的主旨是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枯藤老树昏鸦”中三个景物,给人以萧索,寂寞,悲凉的感受。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沿途所见温馨人家,一扫游子内心的悲凉。
C、“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D、整首小令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感情。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
B.首句有萧瑟之气,第二句又明净纤细,前后不够协调。
C.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最后一句直抒胸臆。
D.全篇无一“思”字,而景物中处处有“思”情。
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2张PPT)
语文R版 七年级上
天净沙 秋思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课导入
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1、作者简介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文体知识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
文学常识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3、背景链接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文学常识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初读颂秋词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读准字音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视频朗读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4、声情并茂,自由美读
初读颂秋词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读准节奏,注意押韵
5、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凄婉、哀伤、悲凉?
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3、悲凉、哀伤、伤感的秋思,你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是哪些文字传递给你的?让你联想起来怎样的画面?
1)枯藤老树:
马致远看到的是枯藤,枯藤干枯,没有生命力,给人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老树给人一种垂死的感觉。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再怎么好,接下来也要落下去了,坠入黄昏了,夕阳西下,暮色将到,营造一种哀愁的氛围,给人哀伤之情。
3)瘦马:
美读赏秋景
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渲染了一种凄凉之情。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4)昏鸦:
昏鸦即傍晚的乌鸦,给人苍凉的感受。黄昏时候,一只乌鸦或几只乌鸦在――稀稀落落地飞过,或停在树上,给人清冷的感觉。倦鸟归巢,这个断肠人呀还在天涯飘零着。饥晫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这就是一种秋意呀!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5)古道:
古道迢迢人迹稀,和他描绘的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是崎岖、蜿蜒的古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迹罕至,倍感荒凉。这时候的断肠人真的会因此而感到更加悲痛和凄凉了。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6)西风:
西风即秋风,它吹落了树叶,吹黄了小草,吹在人的身上是凉飕飕的,是萧瑟的。这时候断肠人和他的瘦马,在夕阳西下的环境下,在枯藤老树昏鸦的背景中,再加上这凉飕飕的秋风,就更感孤独凄凉了。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4、刚才我们体会到的都是那悲悲切切的秋境,有一句却描写了一个惬意、温暖的场景,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看到的充满生机的美好温馨的地方,但人有我无,人家有家可以归而我无家可回,真是可怜!
这样的景和作者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勾起了游子思家的急切心情。?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衬托(反衬)。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乐景写愁使愁更愁,使情更伤!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5、哪句话是画龙点睛之笔?
“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作者伤心欲绝的感情,作者因为思念家乡因而伤心欲绝。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6、品味“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这是全诗的主旨句。“断肠人”的意思是说:因悲伤、思念等让人纠结的情感而断肠,这种情感是会让人产生无尽的痛苦之情的。本来已是“断肠人”的诗人,又流落天涯,漂泊不定,生活无着,真是苦上加苦呀!用这样一个句子结尾,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使人读来愁肠百结,不禁唏嘘!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7、这首小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一个羁旅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凄凉愁苦之感。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小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失为千古绝唱。全曲只用了短短28个字,刻画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一连排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四句话,不用任何动作作支撑,只分别列出十个名词,就完整地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图画,画面凄苦悲凉,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美读赏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对比阅读《次北固山下》:
话题一:两首诗歌中各写了哪些景物?作者赋予这些景物什么特点?
话题二: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比读析秋情
《次北固山下》青山、行舟、潮水、海日、归雁
“思念家乡的情感”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相同点:
不同点: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他在异地他乡的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的表现出沦落人的孤寂之情。
比读析秋情
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展开想象,用散文化、诗画般的语言,把《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夕阳已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无奈地看着这无精打采的人间。
一抹余晖暗淡地斜洒在枝桠斑驳的老树的枝头。枯藤缠绕着老树,树上的乌鸦,发出几声凄凉的哀鸣,划破黄昏的寂寥,斜阳为乌鸦黑亮的羽翼镀上一层金黄。
潺潺的流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还映出几处人家。一座小石桥静静地站在流水上,像一个老态龙钟的百岁老人,再也经不起岁月的践踏了。
古道漫漫,西风凛冽。路,看不到尽头。在这荒凉古道上,我骑着马,缓缓地行进。几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那匹马,经过岁月无情的洗礼,早已骨瘦如柴。经过多年的流浪,它和我都已疲惫不堪。
此时,夕阳正西沉,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我,却仍在外漂泊未归,独自一人浪迹天涯海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悲凉。
延读绘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选取10种意象来表达你的忧伤(喜悦)心情,按照《天净沙》的曲调填写一首小令。?
参考场景:在操场上,教室里,回家的路上,乡间小路上,公园里……
延读绘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结束语:
秋思之美,美在意境,美在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孩子们,也许现在的大家对故乡还没有特别的感悟,但有一天,你们背上了行囊,走向了远方,寻找属于大家自己的世界。你会发现,无论这世间多么繁华,都比不上家人欢聚时刻的热闹;无论走过的旅途有多么美丽,你,最喜爱的还是那条归家的小路。所以,孩子们,请珍视我们现在的点点滴滴。因为,若干年后,在那个秋风拂过瞬间或是月亮升起的夜晚,这些往事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伤痛与甜蜜。
延读绘秋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中考链接
C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明净,温馨的画面,与游子心境相合。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天涯漂泊的辛劳悲苦。
D、这首小令的主旨是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A
中考链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中三个景物,给人以萧索,寂寞,悲凉的感受。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沿途所见温馨人家,一扫游子内心的悲凉。
C、“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D、整首小令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感情。
B
中考链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
B.首句有萧瑟之气,第二句又明净纤细,前后不够协调。
C.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最后一句直抒胸臆。
D.全篇无一“思”字,而景物中处处有“思”情。
中考链接
B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中考链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