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课件(2课时,22+23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诗三首课件(2课时,22+23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4 12:31:39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二十一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语文 · 人教版 · 四年级上 出塞历史背景 盛唐开元、天宝(713—756)数十年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时期。当时对西北边疆的征伐、守卫,战争频繁,征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许多诗人从不同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其中许多诗人都有过边塞生活的经历,他们用诗描写塞外景色,抒写将士精神生活,复杂矛盾的感情,充满了悲凉、豪迈、浪漫的情怀。王昌龄就是边塞诗人中之佼佼者。本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名人堂——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
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
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
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
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
《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
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听读诗歌,把不懂的字词圈出来。想一想: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生字生词qín上部三横间距要均匀,撇捺舒展。秦朝 秦国多音字sāi塞满sè堵塞sài塞外出 塞
【唐】王昌龄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出塞:乐府旧题。塞,边塞。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秦:秦朝汉:汉朝关:边关未还:没有回家但使:只要,要是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百发百中,威震边疆,被誉为“飞将军”。不教:不让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字词解释万里长征人未还 1里=500米 万里=500万米
很远的征途。
人还没有回来。战争对人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写出了诗人的悲愤。
出征到万里之外的将士们还没有回来。
征(zhēng)读一声。
“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描写了在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寂寞凄凉,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的情景。诗句解析“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描写了在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寂寞凄凉,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的情景。
想象:
久未回家的边关战士,面对明月会想些什么?
(战士对战争的怨恨,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和平的期待。)
这两句诗句反映了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能回家的无比哀叹和同情。诗句解析 飞将军李广: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爱兵如子。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士卒不尽饮,他不近水边;士卒不尽吃饱,他决不先食……他,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征到万里之外的将士们还没有回来。但使龙城飞将在,如果有汉代李广这样英勇善战的将军在。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来侵略了。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思出 塞
【唐】王昌龄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是虚指。
诗句解析诗句解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两句言外之意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诗句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主旨 作者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起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之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欣赏王昌龄的另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从军行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出塞》。
拓展:另外写一首与边塞有关诗歌。 谢 谢 课件23张PPT。第二十一课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语文 · 人教版 · 四年级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翰名人堂——王翰 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边塞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他恃才不羁,性情豪放,以豪放之情写军中生活。生字生词cuī左部宜正;右下部横画均匀。催促 催肥zuì左右等宽。左边宜短;右边宜长,末笔为悬针竖。喝醉 醉人 夜

杯 夜光杯:传说周穆王时西域胡人用晶莹的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这里精美的酒杯。 琵琶:弹拨乐器,源于阿拉伯,汉代经西域 传入我国,军中弹奏琵琶常在马上。琵琶pí pá 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将要战场不要自古以来您字词解释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晶莹的夜光杯盛满了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催促而来。诗句解析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倒在沙场,也请您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个活着回来的?诗句解析赏析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资料库 《凉州词》是边塞诗。盛唐边塞诗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 ,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情感,大多具有爱国情感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大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尤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下面我们欣赏几首边塞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夏日绝句名人堂——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十八岁时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居住在汴京,生活幸福。但好景不长,靖康之变后,她与丈夫避乱江南,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她的作品分为前后期,前期作品活泼欢快,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夏日绝句》为后期作品。生字生词杰亦项雄jiéyìxiàngxióng杰出
杰作亦同
亦和项目
进项雄壮
雄伟资料袋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自称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而逃到乌江河边,其手下劝他暂避江东重整旗鼓,而他认为当年跟他一起渡江而西的八千江东子弟无一人生还,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江边。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诗句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赏析 总结: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行径,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爱国主义的情怀。 启示:做人要像项羽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凉州词》《夏日绝句》。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