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质量》,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是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节,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个技能要求,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做了重要的准备。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安排如下: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托盘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质量的单位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学生后面学习密度以及重力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时常碰到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质量的单位及托盘天平的使用;而质量又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学生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很难理解,所以,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为本节课的难点。
?
二、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几个月的物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生活实例物体分类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加之龙亭中学学生基础比较好,知识面相对比较宽,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我校农村学生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我
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质量的概念”引入,我采用学生对我出示的物体(如:火柴盒木块、大头针和大螺丝、轮胎和橡皮筋)进行观察,分类,归纳,再一步步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启发诱导得到结论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质量的单位”,我采用学生阅读课文,以课堂练习方式加于训练。
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对于“质量的测量”,我采用学生对照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实验桌上的托盘天平,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通过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采用教师再引领学生操作,边讨论边学习的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是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利用日常物品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而且有益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橡皮筋、火柴棒、一截车胎、大头针、大螺栓、木块,并且通过多媒体将图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对其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根据讨论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
大头针和大螺栓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火柴棒和木块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橡皮筋和车胎为一类,它们都是由橡胶制成的。
根据前面的分类教师讲解:大头针和大螺栓、火柴棒和木块、橡皮筋和车胎,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橡胶,我们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1.质量?继续诱导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呢?这样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下得出“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概念;?进而让学生在此观察分析,这些相同物体间含有的物质多少不同,从而导出质量的概念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这样,在物理情境中,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质量的单位??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质量的单位和符号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然后再根据需要适当展示单位换算练习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让学生观察课文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使他们了解微观到宏观的一些物体质量,并懂得对生活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算。?
这样,让学生对已经有所了解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归纳,并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单位,一类是生活中常用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这些措施,能让学生贴近生活寻找物理的“原形”,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为后面将物理回归生活打好基础。?
3.?质量的测量?
为了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到生活中常用的秤展示图片,这些工具是用来称物体质量的。这样,通过步步诱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利用其好强的心理使其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自然引入到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1)托盘天平的结构?
我将再次利用学生的好强心理采取一个小活动来激发学生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比比看,谁记得最快?学生将以最快的速度认识托盘天平,这为接下来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打下了基础。?
(2)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启发诱导学生阅读教材,交流并分析讨论:使用托盘天平前应注意什么?如果违反了又有什么样的后果?由学生总结,再有教师总结板书。?
(3)托盘天平的使用?
在顺利地完成了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已基本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此时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操作尝试测量某些物体的质量,如铅笔、橡皮等。教师变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变给予点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技能目标,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4)分组实验?
这时,我将学生分为每4人一组,各组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用天平称一个橡皮泥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宇航员服装等。?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交换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
实验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测量质量,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使学生懂得如何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粉状物体和液体的质量;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验证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而改变。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并突破教学难点。?
?
(三)归纳小结?深化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请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第二部分使教师补充归纳总结。这样,再不断的回顾与强化下,学生基本能深刻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四)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在作业布置上,我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做题,这是面对全班所有学生,以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另一部分是针对班上部分优生,有针对性地提升其能力。?
?
以上是我对《质量》这节课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