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扬子中学2019年1.2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仪征市扬子中学2019年1.2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4 10: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你知道上图文字是何种文字么?这种文字最早出现于哪里呢?
楔形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被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河流之间的土地”。

气候干旱,河流流量不稳定,农业生产依赖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统。生产条件不如埃及。
大部分地区受热带沙漠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气候干旱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旱地区,自然环境其实并不算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了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由于这样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又依赖人工灌溉,这样一来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这种巨大的水利工程,绝非一家一户所能完成,它需要较大范围内人们的集体协作。这样,人们的相互往来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从而推动了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
苏美尔人(也译作苏默),是历史上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他们所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已知最早产生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阿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
知识拓展:两河流域早期的定居民族
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古巴比伦城的供水系統
两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生地之一;
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发明了轮子,制造出车辆;
根据月亮盈亏制定了阴历;
创造了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战车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一批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思考:1、楔形文字有何特点?
多在泥板上刻画、形同楔形、笔画多为具三角形的线条
2. 楔形文字的发明有何重要历史价值?
方便地区间的交流;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代表着两河文明,是两河地区文明的重要标志。
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不仅最早发现了“勾股定理”,他们还发明了钟表等60进位的数字、星期制等历法知识。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用到的知识,古代两河流域人类早在公元前4000到3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两河流域人的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
汉谟拉比头像
汉谟拉比宣扬王权神授,加强中央集权,将国家的行政、司法、军事大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中。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知识拓展:汉谟拉比的政治举措
汉谟拉比在位前二十年该地区相对和平。他大兴土木,例如为了防御外敌而筑高城墙,还扩建庙宇。大约前1766年时,强大的埃兰王国为了控制穿越扎格罗斯山脉的重要商路而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埃兰与平原上的其他城邦联盟,袭击并摧毁了埃什努纳和其他很多城邦,从而第一次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该地区。为了巩固自己在该地区的统治,埃兰试图挑起汉谟拉比统治下的巴比伦王国和拉尔萨王国之间的战争以坐收渔利。汉谟拉比和拉尔萨国王获悉埃兰的离间图谋后结成联盟,粉碎了埃兰人的进攻,但拉尔萨在战斗中并没有出多大力。汉谟拉比愤怒于拉尔萨没有帮助自己,转而于前1763年南下征服拉尔萨,从而统一了两河流域下游。
当汉谟拉比在他的北方盟友的帮助下在南方作战时,缺少士兵的北方陷入动荡。汉谟拉比乘机挥师北上,平息了北方的动乱,并占领了埃什努纳。接着巴比伦军队征服了北方的其他城邦,包括它的老盟友马里也被兵不血刃地攻下。经过几年的征伐,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大部(前1758年)。该地区的重要城邦中,只有西部叙利亚的阿勒颇和卡特纳依然保持独立。从发现的石碑来看,汉谟拉比的统治疆域甚至北达迪亚巴克尔(今属土耳其共和国),在那里他自称“阿摩利人之王” 。
两河流域统一后的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是古巴比伦王国主要生产部门,国家扩建完善灌溉系统,使用青铜工具
手工业:有纺织、制陶、冶金、造船等门类
交通:有发达的运河网
商业:商业往来频繁,贩运金属制品、纺织品和谷物
对外贸易:商队远达幼发拉底河上游、埃及和印度和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高2.25米,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1)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全权自由民、非全权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3)法典也有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条文。
(4)法典还有保障孤寡等弱小者权益的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以及为此服务的庞大而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保障,这一切的一支常备军,而这一切的大权都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
太阳神
汉谟拉比
接受象征权利的化权杖
法典楔形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
发源地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国家的出现 公元前3000年前后
国家的统一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的标志 《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自然环境: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
河流: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河流流量不稳定
土壤:肥沃
3.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前后,诸多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4.文明初现:苏美尔人创造出的楔形文字。
知识小结
古巴比伦王国

5.统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6.统治特点:王权神授,国王集行政、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
7.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发展。
知识小结
知识小结
《汉谟拉比法典》

8.制定者:汉谟拉比
9.构成: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10.主要内容:内容包括诉讼程序、刑事判罚、社会等级、经济纠纷等各方面
11.意义:是古巴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这项规定出自于(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民法典》
C. 《商法典》
D. 《刑法典》
A
解析: A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项规定出自于《汉谟拉比法典》,故选A。
随堂检测
2. 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你说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什么?(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论法的精神》
C. 《宅地法》
D. 《拿破仑法典》

A
解析: A 本题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刻在黑色玄武岩上,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故选A。
3. “英美联军占领巴格达后,混乱和抢劫现象越来越严重。11日下午巴格达考古博物馆遭到浩劫,大量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文物丢失。”这里的“两河流域”是指( )
A. 尼罗河、刚果河流域
B.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C. 印度河、恒河流域  
D. 长江、黄河流域
B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两河流域的史实。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故选B。
4.如图,识读下列图片






(1)请说出上面A、B、C三种文字分别出现在哪些大河流域?
(2)除了文字,上述地区分别出现了哪些文明成就?(各一种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上述图片中A文字是黄河流域的中国人发明的甲骨文,B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C文字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
(2)除了文字以外,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还有分封制,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还有《汉谟拉比法典》,尼罗河流域的文明还有金字塔等。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