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
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PPT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
分别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猜一猜,哪种纸盒用的硬纸板较多?
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师:(PPT课件出示教材例4)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的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
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即可。
2.师:借助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来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你准备怎样计算这6个面的面积之和?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书写板书)
方法一:6×4×2+5×4×2+6×5×2。
方法二:(6×4+5×4+6×5)×2。
师:谁来说说“6×4×2”“5×4×2”“6×5×2” 分别求出了哪些面的面积?
师追问:“6×4”“5×4”“6×5”分别求出了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还要乘2?
3.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应的长和宽)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二)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形状,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PPT课件出示教材“试一试”)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来思考。
(三)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和,叫作它的表面积。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三、应用拓展
1.做第6页“练一练”。
2.做练习二第1~4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习惯。
[不足之处] 未能重点强调如何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找其每个面的长和宽。
[再教设计] 计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时,找到对应的长宽相乘是难点,可以延长学生与同桌交流的时间,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适时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第4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判断所求的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无盖长方体纸盒模型一个,各小组准备火柴盒一个。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一)应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PPT课件出示教材例5)指名读题。
2.谈话: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长方体哪些面的面积和?可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想法:
(1)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
(2)先算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加底面的面积。
(3)先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教师书写板书,全班评议,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提问: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例5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题意,确定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和,具体计算时,可以根据长方体各个面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
(二)教学第7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各自解答,指名板书演示。
2.集体评议,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每步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3.提问:在求这两个无盖纸盒所用纸板的面积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出:计算这样的实际问题,都必须先弄清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8,9题。
2.完成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二第5,7,10题。
2.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不足之处] 未能加强学生在数据计算方面的练习。
[再教设计] 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往往会出错,正确率不高,因此再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细心、耐心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