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5 08:3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历 史 试 题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根据表格中有关商纣的历史评价,可以推知?
“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恶莫须有。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
郭沫若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论语·子罕十九》
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纣的罪恶在周人的《尚书》中只有六点,战国书中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了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了一事,东晋时增加了十三事,于是商纣就变成了自古未有的残忍暴君了。
《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顾颉刚)
A.商纣其实是一个仁德之君????? B.历史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
C.历史叙述不等于历史事实????? D.后代评述更接近历史真相
2. 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级官员选拔
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 B.注重出身和门第
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 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
3.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4. 右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外国军队可以进驻北京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5. 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
A.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6. 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是
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 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
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7.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两者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B.两者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C.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D.反映了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8. 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A.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B.海峡两岸的“三通”实现
C.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 D.两岸达成“一国两制”共识
9. 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 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 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 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 B.“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交流
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10.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1.下表是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简表(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名称
参与年代
国际组织名称
参与年代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979年恢复中国合法地位
不结盟运动
1992年成为观察员国
世界能源理事会
1983年加入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96年成为全面对话伙伴国
亚洲开发银行
1986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加入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加入
美洲国家组织
2004年成为常驻观察员国
A.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加入国际组织
B.两极格局解体加速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
C.中国和世界共享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利益
D.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公元前406年,八位雅典将领率军击败斯巴达海军,取得了阿吉纽西海战的胜利;因为风暴导致船舶搁浅,一两千名雅典船员因此丧生。雅典人认定八位将军要对此负责。除两名将军逃亡外,其余六名将军回到雅典后因为救援失败经投票被处以死刑。“阿吉钮西审判”说明
A.雅典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 B.雅典公民法制观念淡薄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 D.集体协商防止决策失误
13.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实现了全球自由贸易 B.拓宽了殖民扩张范围
C.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D.标志着世界市场确立
14.“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
A.推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B.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
C.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果 D.促使“信息时代”的到来
15.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议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A.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实现国王和内阁的相互牵制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16.“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C.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17.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从客观上表明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正逐步完善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和平斗争得到各国工人一致赞同
18.在俄国历史上因为一次革命造成了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C.建立了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D.开启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下图是漫画《拒绝马歇尔计划的苏联,只能发挥制度优势来对抗》。该漫画的创作?
A.再现了当时苏联的农业实际状况???????? B.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
C.反映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D.揭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20.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该文件的签署
A.制了苏联向西欧的扩张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
C.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5小题,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3分,第25小题10分,共60分。
21.(13分)古代中国不断创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 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3分)
▲ ▲ ▲
(2) 据材料二,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所述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3分)
▲ ▲ ▲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5分)
▲ ▲ ▲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 ▲ ▲
22.(12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 ???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4分)
▲ ▲ ▲
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 ▲ ▲
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3分)
▲ ▲ ▲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 ▲ ▲
23.(12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摘编自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了在中国建立共和政治作出的主要努力。(4分)
▲ ▲ ▲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 ▲ ▲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4分)
▲ ▲ ▲
24.(13分)二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是控制世界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两极格局之下,两极之外的任何其他大国更换门庭均不影响格局的正常运转;在多极格局下,任何两极的结盟势必打破原有力量均势;而在单极格局下,任何可能的国家联盟都无法同唯一的一极相匹敌,各大国往往既无实力也无意愿同唯一的一极进行对抗。无论在哪种格局下,只要世界能够维持大体的和平与稳定(不包括小规模冲突或局部战争),那么,该格局就是一个正在有效运转的格局。
——周绍雪《美国的实力与单极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5分)
▲ ▲ ▲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依据。(5分)
▲ ▲ ▲
据材料三,概括不同类型世界格局的共同特征。与单极格局相比,其他两类格局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变动的根源。(3分)
▲ ▲ ▲
25.(10分)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然而对其评价却一直争议不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他在那个时代中的非凡表现,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二 拿破仑虽然赞同启蒙思想中的“平等”观念,但他并不是自由主义思想或代议制政府的拥护者。他限制言论自由,定期审查报纸及其他出版物。他建立了一支极度依赖间谍情报的秘密警察部队,拘留了数千名有嫌疑的政敌。他利用宣传的力量有组织地操纵公共舆论。他无视选举制政体,利用大量忠诚于自己的军官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代表大会的限制。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拿破仑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3分)
▲ ▲ ▲
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违背启蒙思想精神的做法有哪些?据此分析拿破仑政权的实质。(5分)
▲ ▲ ▲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 ▲ ▲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2.D 3.D 4.B 5.A 6.C 7.D 8.C 9.B 10.D
11.D 12.C 13.C 14.A 15.A 16.D 17.B 18.A 19.B 20.B
二、材料解析题:
21.(13分)
(1) 制度:分封制。(1分)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疆域。(2分)
(2) 措施:全面推行郡县制。(1分)
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任意2点得2分)
(3)表现:行省制建立。(1分)
特点:二重性。(1分)
原因:疆域辽阔;沿袭传统做法;加强统治的需要。(3分)
认识:地方管理制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应该平衡和协调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2分)
22.(12分)
(1)状况:富商众多;交易广泛;(2分)
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2分)
(2)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3分)
(3)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3分)
(4)因素:国家统一;政府政策的影响;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任答2点得2分)
23.(12分)
(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1分)
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3分)
(2)主要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4分)
(3)影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尊心和自信心;引起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3分)
重要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任意1点得1分)
24.(13分)
(1)缘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2分)
表现: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
(2)衰落:西欧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任意2点得2分)
成功:科技革命广泛开展;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3分,每点3分)
(3)特征:国际力量对比相对稳定。(1分)
作用:能够维持世界大体的和平稳定。(1分)
根源: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1分)
25.(10分)
(1)原因: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制定《拿破仑法典》,并在被征服地区推广;
改造法国社会,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3分)
(2) 做法:限制言论自由;建立秘密警察制度;操纵公共舆论;破坏选举制度。(4分)
实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1分)
(3)基本原则:将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一分为二、全面辩证。(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