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学目标:
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3、能通过实验认识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4、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物等发生霉变的条件,对实验过程作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实自己的猜测。
教学难点: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来观察和探究的科学实践活动,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目的,从而更加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并能用合理的语言文字与大家进行交流。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课前注意观察馒头以及其他食品发霉的现象,收集,并作好研究记录。整理有关真菌的资料,放大镜,镊子,小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发霉物品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多媒体展示物体发霉的图片,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都知道哪些发霉的物品,有带来的吗?
关于霉,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
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观察霉的样子。
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2、请学生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3、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
4、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协助。
5、交流观察结果。
教师(课件展示)小结: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它非常小,必须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
(二)猜测发霉的原因。
1、教师启发: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对霉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同学们能否猜测一下食物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呢?
2、学生各种猜测。
3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4)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设计如下实验表格:
假设的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
?
?
?
?
5.小组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实验。
(四).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