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微生物并不了解,而且微生物相对于动物、植物而言并不容易发现和观察。同学们对微生物的种类、形态、分布等并不了解。所以用“小水池”导入本课,让同学明白微生物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的这些知识,正是带领学生走进本单元的基础。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环境的作用,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存于环境之中的意识,全面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感受生物的多样性、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 认识微生物及其特征。
2. 认识显微镜的机构、学习使用显微镜
3.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PPT课件、视频。
【教学流程】
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小水池”,提问:“生活中你有见过这样的小水池吗”?里面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水藻、青蛙、小鱼等。
继续追问:那如果我从小水池中取一滴水,里面会有什么呢?怎样观察里面东西呢?
学生回答:微生物,用显微镜观察。
教师:当我们无法用眼睛观察的时候可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三、讲授学习
1、课间展示显微镜机构图,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讲解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5. 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6. 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教师小结: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很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四、合作探究
1、观看视频“一滴水里的微生物”,并小组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
(2)、它们是什么样?
(3)、它们会动吗?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五、拓展训练
课后观察还有哪些地方有微生物的存在?生活中发霉的橘子霉斑会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呢?
六、达标检测
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吗?
七、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____________才可以看清楚。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2、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3、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八、板书设计
课题:水滴里的生物
生物:1.动物 2.植物 3.微生物
总结: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