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
每小组若干圆形和正方形、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到兔子乐园里去看看吧!
一、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看,初步了解“间隔排列”的意思。
看,天气晴朗,小兔子们都出来做游戏啦!
师:小兔与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指名回答。(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
指出:像这样,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在数学上叫间隔排列。
师:图上还有哪些物体是间隔排列的呢?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2、数,初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填一填。
(1)出示表格,学生填写表格。
指名汇报。
小兔( )只
木桩( )根
夹子( )个
蘑菇( )个
篱笆( )块
手帕( )块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有什么发现?同桌说一说。
3、圈,体验“相差1个”是合理的。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你能想办法说明这个问题吗?
先让学生说一说。(一只兔子一个蘑菇分成一组)
教师示范圈一圈。
说明两端都是兔子,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一直往下圈,发现最后余下的是兔子……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把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也圈一圈吗?
课件演示。
师:最后余下的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指出: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观察,是一一对应。(板书)利用一一对应,我们可以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相同时,余下的就是排在一端的物体。所以排在两端的物体就多1个。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得到间隔排列的规律,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
4、练,进一步验证规律。
师:如果更多的夹子和手帕像这样排列,还会相差1个吗?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说说为什么?
指出:两端物体相同时,知道一种物体的个数,就可以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二、动手操作,拓展规律
间隔排列还有什么规律呢?我们继续来研究。
同桌合作排一排
1、如果把正方形与圆形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正方形有5个,圆形需要几个呢?
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1)学生自己摆一摆。
(2)展示学生三种摆法。
观察数据。
追问:正方形有5个,圆形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
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相同,正方形和圆差1个,所以圆可能有4个,也可能有6个;如果两端不同,圆和正方形的个数相等。
2、把5个正方形与5个圆形 按一一间隔排列。要求每个正方形的两边都有一个三角形,该怎么办呢?
学生操作。
指出:围成一圈的情况和两端不同类似,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摆盆花。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一间隔排列,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欣赏延伸
欣赏一一间隔排列的图片。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还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
板书设计:
一一间隔排列
一一对应 正方形 圆片
6
4 相差1
5 个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