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垂直与平行。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
难点: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几何图形,头脑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表象,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针对这些情况,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构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经历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辨证过程,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标》倡导: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这节课在教法选择上,我运用了激趣导入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分析归纳法。新《课标》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在学法指导上,我利用电子白板,构建自主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画线、分类、汇报、交流等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做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媒体设计:
这是一节电子白板与学科的整合课,课堂中,我有针对性地使用了白板的强大功能,实现了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分类,循序渐进地深化了教学层次,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复习直线的特征。
二、利用白板,想象画线,引发问题。
1.动画演示一个平面无限扩大的过程。引导学生想象:在一个无限平面内,随意画两条直线,会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根据想象画线,然后小组内交流、比较。
3.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画在白板展示。
4.引发问题: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三、利用白板,教、学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
1.给作品编号,抓图。
2.分小组讨论分类,并记下分类结果。
3.小组代表操作白板展示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在分类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快要相交也是相交的现象。)
4.根据分类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位置关系。
5.通过延长“不相交”框内的每组直线,引出平行定义。
6.引导理解平行定义,特别是“在同一平面内”。
(二)认识垂直。
1.分小组讨论把“相交”一类作品进行再次分类,并记下分类结果。
2.小组代表操作白板展示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在分类过程中,对判断为相交成直角的作品进行验证。)
3.根据分类结果,引出垂直定义。
4.以动画演示辅助理解垂直定义。
(三)小结板书课题。
三、利用白板,拓宽练习,深化感知。
1.说一说。说出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并在运动场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猜一猜。以一个互动小游戏,让学生观察各组直线和图形,说出哪组互相垂直?哪组互相平行?哪组只是相交?
3.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摆,理解:两根小棒与第三根小棒互相平行,这两根小棒也互相平行;两根小棒与第三根小棒互相垂直,这两根小棒也互相平行。
四、利用白板,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
问题是数学的源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学生自主发现的,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 “认识平行”和“认识垂直”这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1)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抓图、拖放等功能,实现了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分类,并及时捕捉了课堂上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且为本节课教学所用。(2)做到了师生共同操作白板进行教与学,构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经历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辨证过程,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3)利用白板的媒体功能和图库中的3D图形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所以,在拓展练习这一环节中,通过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图库、擦除等功能及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说一说”、“猜一猜”、“摆一摆”等学习活动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又深化了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巩固。
该环节,我利用图库拖放板书,引导学生整理知识,让学生在回顾新知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自信心,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我运用了“集合”这一数学语言,既简洁明了,又极赋含意。并且板书内容自然生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走进课堂,走进知识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