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4 15: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与活用(30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B )(3分)
A.称职(chèn) 闪烁(shuò) 掺和(cān)  骇人听闻(hài)
B.滑稽(huá) 飘渺(miǎo) 澄澈(chéng) 随声附和(hè)
C.爵士(jué) 呈报(chéng) 女娲(wā) 莽莽榛榛(zhēng)
D.勋章(xūn) 踪迹(zōng) 模样(mó) 杞人忧天(qǐ)
【解析】A.“掺”应读“chān”;C.“榛”应读“zhēn”;D.“模”应读“mú”。
2.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D )(3分)
A.愚蠢   钦差   灵机一动   略胜一筹
B.妥当   忙碌   自不量力   爱慕虚荣
C.陛下   卸下   开天辟地   惊心动魄
D.头衔   蓬勃   神通广大   语无仑次
【解析】“语无仑次”应为“语无伦次”。
3.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C )(3分)
A.地质工作者在炎炎烈日下,在莽莽榛榛的崇山峻岭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长年累月,辛苦跋涉,为祖国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矿藏。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杞人忧天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解析】“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
4.(2019·黔东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B )(3分)
A.各参展企业不仅带来传统风味的猪肉蛋黄粽。还有鸡肉粽、牛肉粽等创新产品,让现场的消费者大饱口福。
B.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表示,值此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召开之际,举办首批南非青年科学家赴华联合研究意义重大。
C.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D.在球场上攻城拔寨,摘金夺银,为国争光,这是多少足球运动员的梦想呀!
5.(2019·黄冈)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一项( D )(3分)
A.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B.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C.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起来,还重点考虑了诗词文化的意境和表现形式。
D.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我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6.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C )(3分)
A.《伊索寓言》是古希腊著名寓言的汇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其中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B.《皇帝的新装》的体裁是童话,作者安徒生,是丹麦人,著名的童话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C.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中国神话极为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著作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
D.《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他的诗充满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解析】“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说法错误,神话是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7.名著导读(2分)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如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吴承恩小说《 西游记 》中的沙悟净 (人名)。


8.默写(10分,每空1分)
(1)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蒲松龄《狼》)
(6)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7)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8)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诸葛亮《诫子书》)
(9)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9—10题(6分)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9.用自己的话描绘前两句描写的景象。(3分)
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
10.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流和高山人的情感。“嫌束”“不解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达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11—14题(14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
【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11.解释加点的词(4分)
(1)闻之于宋君     使听到
(2)丁氏对曰 应答,回答
(3)因往晓之 告知,开导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12.翻译句子(3分)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13.【甲】【乙】两文都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结构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甲】文开篇由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引出话题,接着有 “闻而传之者”说“丁氏穿井得一人”,再有“国人道之”,最后以丁氏出面澄清事实收束。这样使用对话描写,便于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表现力。【乙】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都是先写杞人之忧,后写“晓之者”有针对性的开导,这样一问一答的构思,既便于读者了解事件的全过程,又使文章有层次感,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14.寓言故事多充满智慧哲理,从这两则寓言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4分)
①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一定要详察,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会陷入误区,以讹传讹;②不要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17题(10分)
美丽的桥
①很久以前,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亲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40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②在这40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机具,互换丰收果实。可是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③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您。”“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
④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
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到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此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
⑥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使您满意的。”
⑦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去了。
⑧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子……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⑩当两兄弟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
15.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请你根据文章概括出来。(4分)
①它精美得像一件艺术品(外观美);②它凝聚木匠的智慧和心愿,化解了两兄弟之间的矛盾。
16.你怎样理解文段⑩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木匠不愿留在哥哥的庄园里,他还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别人。
17.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3分)
聪明智慧,乐于助人。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20题(8分)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是轻松、愉快的,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到来。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节选自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18.选文第一段运用夸张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突出了皇帝爱慕虚荣、喜欢新衣服成癖的特点,对皇帝的昏庸和虚荣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19.“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这句话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暗线。骗子正是抓住了人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者愚蠢这一心理行骗的。
20.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生动地表现了皇帝想得到新衣服的急切心情,把愚蠢无知的皇帝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1—23题(12分)
(十堰中考)迎着风,一顶草帽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巴在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2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文章以“爸爸的草帽”为线索,回忆了爸爸带给自己童年的欢乐,表达了父子相爱相怜的朴素感情。
22.草帽相撞怎会发出“哐哐”的声音?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草帽相撞的“声音”是父亲用自己的声音给儿子配的“音”,表明父亲疼爱儿子,希望儿子高兴。愿意放下身份,和儿子一起天真、快乐。
23.分析标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含义和作用。(5分)
题目充满画面感和动感,像一幅素描展示了一个父亲在那贫困的年代,用自己唯一的身外之物,极力给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是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还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七年级(2)班拟开展“文学部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24.【请你命名】班上决定办一份班刊,请你为它取一个文雅且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再用简短的话说说你取这个名字的理由。(不超过50字)(4分)
芳草地。以草作喻,比喻学生的作品,还是文学天地中的嫩草,并且期待小草能越长越茂盛。
25.【办刊流程】这份刊物创办之前,请你拟出一份简明扼要,具体可行的计划书。(6分)
程序一:组建班刊编辑部;程序二:征集刊名及办刊建议;程序三:设计刊物栏目;程序四: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
四、写作(60分)
26.林清玄在《月到天心》中写道: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
请以《心中一片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具体明确,文从字顺。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