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洋务派的代表江南制造总局学习西方器物民族危机加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评选2个优胜小组
评选1个优秀个人学习目标导航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23自 主 学 习123变法序幕变法高潮变法结局自学展示一:公车上书1.时间:__________年春在__________
2.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3.代表: __________ 、 __________联合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
4.目的: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__________
5.影响:拉开了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序幕。1895NO.3北京《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变法维新公车上书创办报刊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组织学会讨论: 维新代表宣传什么观点?
与洋务派观点有何不同?材料一:“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
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严复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梁启超
变法图强制度自强求富器物 第6课
戊戌变法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自学展示二:百日维新NO.41.开始: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主要内容:
1898明定国是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____________ ,编制国家预算。废除__________ ,改试策论,开办__________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改革财政八股新式学堂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三个角色,谈谈百日维新对你们的影响?实业家八旗兵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____________ ,编制国家预算。废除__________ ,改试策论,开办__________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改革财政八股新式学堂触动了顽固派利益有利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政有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自学展示三:变法结局NO.2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 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此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
影响:在_______________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思想文化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戊戌六君子总结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袁世凯的出卖依靠皇帝无实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NO.1答疑(质疑)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材料:维新派兴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影响: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实力量弱小序幕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报刊学会百日维新变法失败 图示小结背景根因自 测C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自 测2.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 戊戌政变
D、京师大学堂的建立A自 测3.下列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对应的是( )
A.康有为—洋务运动
B.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李鸿章—武昌起义B自 测4.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B抢答题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主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B抢答题6.《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抢答题D7.有首北京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自 我 小 结海枯学城逐梦远行学海无涯书海拾贝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寄语: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
一、定向(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
二、自学:看书28--31页,自主完成对本课重点知识点预习:
(一)变法序幕——公车上书
1.时间:__________年春在__________。
2.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3.代表: __________ 、 __________联合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
4.目的: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__________。
5.影响:拉开了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序幕。
(二)变法高潮——百日维新
1.开始: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__________ ,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方面
废除__________ ,改试策论,开办__________
军事方面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三)变法结局——变法失败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
此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影响:在_______________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代表宣传什么观点? 与洋务派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一:“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国闻报》 严复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梁启超
材料研读: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四、质疑:
材料:维新派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时务报》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性质?
五、小结:
原因
背景
六、自测:必答题
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
2.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 戊戌政变 D、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3.下列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对应的是( )
A.康有为—洋务运动 B.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李鸿章—武昌起义
4.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附加抢答题:
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主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6.《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7.北京的旧民谣,讲述清朝260多年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七、自结: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共同评选出本节课的2个优胜小组、一名优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