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4 15: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戊戌变法的兴起——公车上书1898年谢缵泰《时局图》甲午中日战争
的失败,刺激
了列强瓜分中
国的野心,中
国的民族危机
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登上历
史舞台速读回答 维新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这次上书的“公车”主要是哪些人?
“公车上书”有哪些要求(目的)?
产生了什么影响?1895年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其中领袖人物
是康有为、梁启超。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康有为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后来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开始宣传维新变法。梁启超,广东新会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这次爱国知识分子的请愿对社会的影响极大,维新思想迅速传播,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又做了哪些准备活动呢? ?合作互学维新政治团体遗址— 强学会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在各地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
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
和天津的《国闻报》——(严复)。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国闻报强学会中外纪闻南学会时务报强学会兴儒会农学会蜀学堂励学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下面这段文字是谁在哪里发表的哪篇文章中强调的?梁启超,《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严复等主持的
《国闻报》,以
“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为目的,号召
变法图强,成为
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有哪些?
它们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主要是强学会等学会,《时务报》和《国闻报》。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
2.目的:
3.开始标志:
4.内容:1898年6月——9月。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4.内容: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是如何对待维新变法的?慈禧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的结果四、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 意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时务报》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袁世凯的出卖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历史意义: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教 训:性质: 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是什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教训?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揭开序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百日维新实行变法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背景时间内容结果意义代表目的阶级戊


法序幕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898年6月——9月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公车上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失败(戊戌政变)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开始“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军事谭嗣同谭嗣同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说一说:
“贼”指的是谁?
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他为什么说自己“死的其所”?1、“贼”指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2、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小,顽固派势力强大,
变法已经失败。
3、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
品格高尚,大义凛然。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A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3.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B4、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 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稳固
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A5、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C6、“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B7、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8、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