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读图,完成1~2题。
1.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
A.下渗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2.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 )
A.大棚内外温差
B.棚内昼夜温差
C.棚外风力大小
D.棚顶倾斜角度
解析第1题,棚内水汽遇到玻璃顶受冷凝结形成水滴,然后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由棚顶流到集水容器,类似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第2题,凝结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有关。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玻璃顶的温度越低,水汽凝结得越多。
答案1.B 2.A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①②③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蒸发 蒸腾 降水 径流
B.蒸腾 蒸发 降水 径流
C.降水 蒸腾 蒸发 径流
D.蒸发 降水 蒸腾 径流
4.在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①主要来自水圈,为蒸发;②来自生物圈,为植物蒸腾;③来自大气圈,为大气降水;④来自岩石圈,为径流。第4题,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图中④为径流。
答案3.A 4.D
下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6.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
A.长春 B.拉萨
C.乌鲁木齐 D.广州
解析第5题,图中雨水收集方式把雨水收集起来,减少地表径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6题,我国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所给的四个城市中广州雨季最长,所以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广州。
答案5.B 6.D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7~9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
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
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8.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 ④道路两旁铺设渗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 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 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 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的因果关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下渗、蒸发、污水。第8题,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渗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第9题,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会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净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答案7.D 8.B 9.C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2)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哪一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
(4)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发展集雨工程将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第(2)题,图中A、B、C、D、E、F、G、H分别表示降水、海洋水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的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下渗。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率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用C环节(水汽输送)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与G环节(地表径流)关系最密切。第(4)题,“水质”和“传统习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词,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表述即可。
答案(1)集雨工程主要对G(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涵养水源。
(2)D(降水)。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
(3)能够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C(水汽输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G(地表径流)环节关系最密切。
(4)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蒸发 B.下渗
C.水汽输送 D.径流
2.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缓解城市缺水
C.减缓城市内涝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解析第1题,该图通过管网将雨水蓄存起来,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第2题,材料中提到“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故蓄水可以缓解城市缺水。
答案1.D 2.B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蒸腾
4.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云层厚度 B.土壤黏性
C.气温高低 D.太阳辐射
解析第3题,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因此树干液流形成的关键是“叶片失水”,叶片失水主要的促动环节是植物的蒸腾。蒸腾是指植物体表(主要指叶子)的水分通过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第4题,如图所示,树干液流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晴天9~15时液流密度上升,说明此段时间蒸腾量大于根系吸收汇集土壤水量;15~22时液流密度下降,说明根系吸收汇集土壤水量大于蒸腾量;22时至次日9时液流密度保持低值,说明蒸腾作用很弱,以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为主。树干液流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白昼的差异也较大,可知其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其变化虽与温度变化也有关,但图示表明树干液流夜间的稳定变化与气温的实际波动变化不一致,可见太阳辐射更符合题意。
答案3.D 4.D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据此完成5~6题。
地区
径流系数/%
南岭地区
>60
华北地区
<30
云贵高原
>40
江淮地区
30~40
5.表中所列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的是( )
A.南岭地区 B.华北地区
C.云贵高原 D.江淮地区
6.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 ( )
A.地表侵蚀作用加强 B.地下水资源变得更丰富
C.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解析第5题,径流系数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化成径流补给河流。径流系数小的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转化成径流补给河流较少,那么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根据表中数据,华北径流系数最小,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第6题,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表明下渗减少,汇集成的径流增加。这说明该地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植被遭到破坏,地表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径流系数增大,则下渗减少,地下水资源减少。
答案5.B 6.A
7.[综合拓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潜在蒸散发量表示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散量(包括土壤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潜在蒸散发量的大小主要受气温、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潜在蒸散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可以估算区域干湿状况、作物需水量,进而为水资源合理规划提供依据。降水量小于潜在蒸散发量时出现水量赤字;降水量大于潜在蒸散发量且土壤蓄水良好时,则水量可能有盈余。下图示意厄瓜多尔潜在蒸散发量分布。
(1)描述厄瓜多尔潜在蒸散发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2)分析处于山间盆地的甲地潜在蒸散发量较大的原因。
(3)指出在种植同类农作物的情况下,乙、丙两地农业灌溉水量较大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要先整体后局部。第(2)题,读材料可知,潜在蒸散发量的大小主要受气温、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乙、丙两地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量的大小即可。
答案(1)沿安第斯山脉两侧呈带状分布,西部沿海地区、东北部地区及山脉内部的河谷盆地地区相对较大,山顶地区及两侧山坡相对较小。
(2)甲地地处山间盆地地带,受地形阻挡,降水较少,大气湿度小;纬度较低,海拔相对较低,气温高,且多晴天,太阳辐射强,蒸发较强。
(3)丙地。丙地地处西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缺少水汽抬升条件,降水较少;受沿海寒流及离岸信风的影响,降水少;潜在蒸散发量较大,降水量小于潜在蒸散发量,出现水量赤字,土壤湿度较小,农业灌溉水量较大。
课件31张PPT。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新知预习自主检测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新知预习自主检测新知预习自主检测新知预习自主检测3.过程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小提醒①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②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新知预习自主检测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水量的全球动态平衡。
小提醒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2.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1)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2)能量转换: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新知预习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
(1)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仅在地球的外部圈层中连续运动的过程。 ( )
(2)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是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 )
(3)三种水循环类型中,循环水量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 ( )
(4)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 )
(5)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因此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答案(1)× (2)√ (3)× (4)× (5)×新知预习自主检测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实验。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据此完成2~3题。2.两块搓衣板淋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无毛巾:水流量较大
B.有毛巾:水流速度较快
C.无毛巾:蒸发量较大
D.有毛巾:盆底存水较多新知预习自主检测3.如果铺有毛巾的搓衣板模拟的是植被恢复后的山地,则该山地(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地表径流增加 ③下渗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2题,铺有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有植被的地方,无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裸地。两块搓衣板淋水后,无毛巾的搓衣板水流速度快,水流量大,盆底存水较多;有毛巾的搓衣板水流速度慢,水流量小,盆底存水较少。第3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山地植被恢复后,大气湿度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答案2.A 3.C新知预习自主检测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5.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解析第4题,海陆间循环主要由海上蒸发(d)、水汽输送(a)、降水(b)和径流输送(c)四个环节组成。第5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答案4.D 5.C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 水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作为国际上首个对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要素进行综合观测的地球科学卫星,它对深化理解水循环有重要作用。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有什么不同?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2)由图分析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哪四大圈层。
(3)由图分析在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提示(1)图中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有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3)地表径流、下渗、降水等。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小技巧
水循环类型的判定
(1)一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二看发生的领域: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3)三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
(4)四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题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
(2)人类影响水循环中的 最多。?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
(4)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素养立意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该题主要通过水循环示意图,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类型、环节及特点,理解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三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通过比较可得出答案。第(2)题,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最大。第(3)题,从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分析。第(4)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河水污染状况、河流水位、天气变化的规律等方面。
答案(1)蒸发 降水
(2)地表径流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河水污染现状及成因;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影响河水自然净化的因素;本地天气变化的规律与河水水位的变化等。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有哪些影响?
问题探究
某位专家设计了一套称为卡洛里斯凹地(下图)的集水装置,利用特殊的温差条件,夜晚低温时先以氯化钙(干燥剂)来吸取空气中的水分,白天再通过弧形镜面的装置结构聚焦太阳光线,以高温来蒸馏出饮用水。用来吸收水分的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应先放在干凉通风的环境中晾一段时间。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最适合使用这套集水装置的是哪些地区?
(2)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在干凉通风处晾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有人认为这套集水装置不适宜推广,其理由最有可能是什么?
提示(1)最适合使用这套集水装置的是干旱缺水地区,如我国的塔里木盆地。
(2)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在干凉通风处晾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干燥,以便能更好地吸收水分。
(3)这套集水装置不适宜推广,其理由是收集的水量小,效率低,成本相对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题2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地表径流
(2)该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素养立意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根据材料“虹吸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截留降水,使地表径流减少。而根据图中雨水截留后可以用来浇花、洗车等,可推测该系统的目的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材料中提到,该系统主要在“缺水地区”使用,即可知最适合该系统使用的地区是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
解析第(1)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使雨水被收集和利用后难以在地表汇集成径流。第(2)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第(3)题,该系统适合在缺水的地区使用,选项所列的四个地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
答案(1)D (2)B (3)C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据此完成1~2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1.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 ( )
A.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
B.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
C.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
D.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
2.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 )
A.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
B.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
C.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
D.洼地增多,土地硬化面积减少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含义,可判断增加路面透水性和植被的措施,属于该系统的组成部分。第2题,海绵城市降水后,水体能更多地进入到地下或储存在地表低洼处,则排放的水体较少,即D正确。
答案1.B 2.D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下图为东亚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的各环节。读图,完成3~6题。 3.①②③⑥环节依次表示( )
A.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B.蒸腾、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C.蒸腾、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D.蒸发、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4.⑥环节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5.增加④环节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机井 B.修建水窖
C.植树造林 D.跨流域调水
6.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④塑造地表形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⑤⑥环节依次表示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汽输送。第4题,东亚地区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向陆地输送的水汽最多。第5题,水窖主要是为了储水,防止水分下渗;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能增加水分下渗。第6题,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3.D 4.B 5.C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