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4 15:2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6课戊戌变法一封上书——时代先锋思国难公车上书结果影响失败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举之人,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叫做“公车”。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民族危机。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一个信念——造势维新图国存变法维新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
(1858年-1927年)梁启超
(1873年-1929年)严复
(1854年-1921年)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语出:《诗·大雅·文王》为了推动维新思想,
维新派展开了那些活动
?组织学会强学会旧址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创办报刊创办报刊《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所译《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严复
《天演论》戊戌变法背景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一纸诏书——改头换面明国是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诏书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国家政策。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从 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史称“戊戌变法”。维新派试图不动摇封建统治基础,照搬西方制度进行社会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领域——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
新式军队等。京师大学堂门额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戊戌变法是一次
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材料二: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百余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变法急于求成,贪大求全
这两则材料说明维新派的施政存在什么问题?戊戌变法请同学们扮演以下五个当时的角色,谈
谈你对戊戌变法的看法?实业家清朝官员普通百姓准备科考的读书人绿营士兵变法内容触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身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他们决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来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人士。一声哀叹——舍生忘死唤国民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中南海瀛台百日维新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启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之际,回顾戊戌变法,
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者,敢于壮士断腕变者,要与时俱进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