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被瓜分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希望?怎么办?出路?太平天国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 戊戌变法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探索洋务
运动
(学技术)戊戌
变法
(学制度)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近五年中考题考点和题型分布情况
河北省:选择题,考察变法失败原因(2018年)和戊戌变法的主张(2016年)
全国:考察变法的原因,广东2018年选择题,河南2018年材料题;考察变法的内容,河南2018年材料题;考察变法失败原因,陕西2018选择题;考察变法作用,河南2017年选择题,2018年材料题。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了解先进的中国人经历了由学西方技术到学西方制度的转变。
2、知道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19世纪末维新运动的重大事件。
3、通过分析变法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尤其是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
4、通过讨论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自主学习,展示交流:1、开始:阅读P28页,找出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主张、结果、作用。
2、发展:阅读P29,,划出维新派为推动变法宣传思想创建了哪些刊物、组织
3、高潮、结局:阅读P30-31找出百日维新的背景、起止时间、开始标志、主要人物和主要诏令的内容,百日维新失败的标志和原因。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订正预习问题的答案,红笔标注(4分钟)
2、小组讨论预习部分仍有疑问的问题4号同学准备展示。材料一:明治维新的巨大成就曾引起中国维新志士的极大关注和向往。为了把中国引上独立富强之路,他们对于明治维新的经验,进行过大量的宣传和介绍,并力倡实施之。康有为对“每日本一新政,皆发一义于按语中。凡中国变法之曲折条理,无不借此书发之。”
明治维新的借鉴点拨一:背景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资产阶级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材料三:严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化巨人,即使在戊戌变法期间也是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他运用欧洲思想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天赋人权论来批判中国封建专制,抨击君权神圣的荒谬,又以进化论为武器,对当时顽固恪守“天不变,道亦不变”信条的封建守旧派从理论上予以致命性打击,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背景:政治:《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外部:明治维新的借鉴。 “公车上书”虽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将它印发全国,引发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并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上述材料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小组3号同学展示,自动起立作答)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自主学习检测合作探究,点拨释疑: 根据百日维新内容,逐条分析
其影响。
要求:依托学案,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组内2号同学负责记录成员观点于学案上
并展示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培养人才;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提高军队作战力。 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历史意义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戊戌变法影响:
1、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奠定
了基础。
3、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
深刻影响。
4、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习近平 戊戌变法是中国人在甲午战败后对制度变革的第一次尝试,它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戊戌六君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构建思维导图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谢谢! 材料一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
维新派缺乏经验,操之过急 点拨二:失败原因材料二: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材料三:著名学者茅海建分析:“若(慈禧)同意开懋(mào)勤殿(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将对其与光绪帝之间的政治权力关系进行大修改,而且会是实质性修改。也就是说,光绪帝10天前‘擅自’罢免礼部六堂,是对其权力的否定,光绪帝此时提出开懋勤殿,将动摇她的权力基础。从她的角度来看,光绪帝已是两次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维新派缺乏经验,操之过急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妥协性失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了解先进的中国人经历了由学西方技术到学西方制度的转变。
2、知道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19世纪末维新运动的重大事件。
3、通过分析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尤其是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
4、通过讨论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1、开始:阅读P28页,找出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主张、结果、作用。
结合课本和以下材料,分析变法背景
材料一:明治维新的巨大成就曾引起中国维新志士的极大关注和向往。为了把中国引上独立富强之路,他们对于明治维新的经验,进行过大量的宣传和介绍,并力倡实施之。康有为对“每日本一新政,皆发一义于按语中。凡中国变法之曲折条理,无不借此书发之。”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三:严复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化巨人,即使在戊戌变法期间也是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他运用欧洲思想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天赋人权论来批判中国封建专制,抨击君权神圣的荒谬,又以进化论为武器,对当时顽固恪守“天不变,道亦不变”信条的封建守旧派从理论上予以致命性打击,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2、发展:阅读P29,,划出维新派为推动变法创建了哪些刊物、组织
3、高潮、结局:阅读P30-31找出百日维新的背景、起止时间、开始标志、主要人物和主要诏令的内容,百日维新的结果、影响。
4、根据材料,分析变法失败原因:
材料一: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
材料二: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著名学者茅海建分析:“若(慈禧)同意开懋(mào)勤殿(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将对其与光绪帝之间的政治权力关系进行大修改,而且会是实质性修改。也就是说,光绪帝10天前‘擅自’罢免礼部六堂,是对其权力的否定,光绪帝此时提出开懋勤殿,将动摇她的权力基础。从她的角度来看,光绪帝已是两次发动‘政变’。”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合作探究,点拨释疑:
根据变法内容,小组讨论变法的影响
项目
内容
意义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构建本课思维导图
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来构建你的复习思维导图吧!
五、本课知识拓展:
1、康有为,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2、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3、谭嗣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谭嗣同故居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4、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
5、策论:策论指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以论点作为写作的中心
绿营:清朝国家常备兵之一,乾隆后期开始,绿营逐渐成为以汉兵为主旗人主导的军队。自同治至光绪年间历经裁汰,最后被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巡防营,失去了常备军的作用,绿营之制仅存空名而已。
六、自主检测,总结评价: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掀起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维新运动的兴起 D.民族企业家追求利润的需要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
A.振兴工商业 B.兴办学校
C.实行君主立宪 D.推翻清朝统治
3.康有为维新思想最突出的特色是( )
A.理论体系完整 B.提倡君主立宪
C.理论与实践统一 D.西学与儒学结合
4.使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政治事件是( )
A.《变法通议》的发表 B.公车上书
C.《中外纪文》的创办 D.强学会的成立
5.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议》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定国是诏》
6.光绪帝说:“国家振兴庶败,兼采西法,诚以为无主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此语说明光绪帝( )
A.要向西方学习 B.要为人民改革政治
C.要挽救民族危亡 D.要利用民众的智慧
7.百日维新的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C.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D.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8.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
A.对封建传统思想进行系统的批判
B.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学思想相结合
C.对封建君主制度进行了批判
D.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一触即发。海内惊慌,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回答:
材料一、二可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其变法主张?
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③戊戌变法失败后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 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